鞏固執政基礎 中共力推黨支部

旺報【記者陳柏廷╱綜合報導】 中共近日頒布條例規定要求,所有企業、社會組織、學校等基層組織設立「黨支部」,引外界質疑是否走回「封閉集權」的老路。不過,有分析駁斥稱,鞏固基層黨組織,並非傳統計畫體制下行政控制的復辟,更多是因應新時期要求,既為鞏固執政基礎,也為進一步整合逐漸難以治理的大陸基層社會。 根據中共頒布《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要求所有基層組織設立「黨支部」的規定,立刻引發外界議論,大陸是否又要走回改革開放前,集權及加強社會控制的老路。 整合主導力 避免動盪 多維新聞認為,大陸社會的複雜性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更為突出,經濟、社會、政治都在不斷地多元化、民主化。民眾自主意識不斷生長,新舊經濟結構、社會力量彼此衝突;要統合如此複雜龐大的分化社會,若無一個整合性的主導力量,社會必然走向分裂、瓦解、動盪。 分析指出,在當前現實條件下,中共可供選擇的方式並不多,革新執政黨的組織結構,確實是實現社會穩定、國家建設的有效途徑;除硬性約束,還需完善政黨自身建設,比如通過參與社會治理、服務社會建設、培育社會發展,來擴大社會基礎,凝聚社會認同。 黨支部 鞏固基層組織 「中共主要從三個層面完善政黨建設,實現對社會的整合」,分析稱,鞏固黨組織,包括基層黨組織(黨支部),這是領導和支撐社會的核心力量;其次,完善黨的外圍組織,即群眾性社會團體,以鞏固執政的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第三,構建完善黨的聯繫組織(統戰組織),達到求同存異之效。 分析強調,對「黨支部」的規範化文件,應是政黨建設和社會整合方案中的一部分,其意在於提高、鞏固長期以來一直未受重視或已經嚴重弱化、虛化的中共基層組織社會凝聚力和影響力,以實現對多元化的社會整合和凝聚。 文章直言,這種整合非傳統計畫體制下的行政控制,而且基於市場化經濟時代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發展趨勢,中共並非尋求也無法做到如同建政早期計畫體制那樣全面控制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