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拯救饑童有成 經驗供借鏡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日前在倫敦舉辦的一場峰會當中,世界各國領導人、科學家和公民社群激烈討論要如何處理兒童營養不良導致的致命威脅。巴西這個對抗兒童饑餓和營養不良有成的國家,或可作為借鏡。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雖然巴西可能以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之一感到自豪,但它仍舊是個不平等的社會。不過,情況正在慢慢改變,對抗貧窮和營養不良的戰鬥正要開始。 人乳銀行助貧困新生兒 在里約熱內盧一間醫院的新生兒照護站中,4天大的蘇菲亞(Sofia)躺在保溫箱中。護士正透過管子,餵食這個小寶寶富涵卡路里的母乳,但這些母乳並非來自她的青少女母親;與數千名巴西早產兒一樣,蘇菲亞靠著其他女性捐贈的母乳維生。 在同個醫院的另一個角落,一群母親坐在一起聊天。有些人正在餵寶寶吃母奶,也有些人正在用擠奶器擠奶。為了響應巴西世代婦女被號召參與的計畫,這一小群媽媽正在捐贈母乳,以自己多餘的母乳幫助更多人。一名母親表示,她透過朋友和同事知道了這項計畫。所以,當她生了孩子,發現自己的母乳供應寶寶吃還有剩之後,把母乳捐助給蘇菲亞那些需要奶吃的孩子,再合理不過。 巴西各地有超過2百個人乳銀行,這是全球類似計畫中規模最大也最有效的。巴西人乳銀行網絡品質控制協調員席爾瓦(Danielle Silva)表示,這個計畫實行起來非常便宜。「嬰兒死亡率開始下降,母乳哺育率則有所增加。」席爾瓦表示。「巴西政府積極推動這些政策,在財務上提供支持,也參與許多推廣行動。」 解決營養不良問題 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全球每年有超過3百萬名兒童死亡,營養不良是主要原因。拯救兒童政策的主任寇克斯(Brendan Cox)表示,雖然減少營養不良的政策重點在於,讓來自較貧困背景的兒童在學校和在家裡都能吃飽,但是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脫貧。「我們知道有超過半數的兒童是因營養不良而死亡;但是除了死亡之外,營養不良也會造成個別兒童的發展遲緩,會改變大腦發展的方式,讓孩子較無法培養讀寫能力。」寇克斯表示。 安娜(Ana Cristina)和她的6名子女住在不斷蔓生的大型貧民窟「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她們全家擠在一個小小的房屋中過日子。安娜剛剛去學校接她最小的兒子馬可斯(Marcos)放學。馬可斯在學校時不只上課,一天還有2餐可吃;學校提供的健康食物幾乎能滿足他一日所需的營養。 此外,安娜還能得到政府發的家庭津貼。那是巴西政府改善貧窮家庭購買力的主要政策。安娜1個月能夠得到150美元的家庭津貼,但前提是她的子女必須去上學,且必須取得足夠營養的食物。 「我們拿這筆錢買米、買豆,足夠每一個人吃。」她的丈夫馬可斯表示。馬可斯驕傲地展示著鍋子裡的豆子、蔬菜以及桌上的一碗水果。儘管生存條件不佳,孩子們看起來仍舊健康又快樂;然而,對他們最小的兒子來說,一碗果凍明顯比水果要吸引人。 兒童死亡率減少逾7成 巴西經驗帶來什麼啓發?巴西已減少了73%的兒童死亡率,遠超過千禧年目標;巴西政府更聲稱,現在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因這場營養革命受惠。在上帝之城的郊區,當地男女老幼每天都可以用不到1美元的價格,享受低糖低鹽,富含蔬菜、果汁的一餐。 巴西仍然有數百萬人居住於貧窮線之下,資助這麼多人的基本需求並不便宜。但是一切都要回歸基本。吃得更好、更健康的民眾能夠讓國家變得更強,營養不良則造成完全相反的結果。所以,世界各國能由巴西學到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