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民月入1.3萬 陳保基:應擴大規模
中國時報【侯俐安╱台北報導】 二十六歲農民楊宇帆,返鄉務農月收入一萬三千元,日前從報紙上得知農委會將推行《新農民返鄉計畫》,在網誌上以「親愛的英九,聽我說說話好嗎?」向馬英九諫言;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昨閱讀後肯定楊務農熱情,但強調「新農民並非小農」,建議擴大經營規模,也重新闡述《新農民返鄉計畫》初衷與遊戲規則。 楊宇帆去年繼承祖父三分田地種有機鳳梨,正在申請認證。他平均每月淨賺一萬三千元,目前仍得打零工賺外快。得知農委會提出新農民計畫,補貼返鄉務農青年,楊宇帆難以認同,忍不住提出諫言。 文章訴說農民遇到困境,即使擴大規模也難以找到銷路,消費者甚至難以接受高價位的無毒蔬菜;他更站在「新農人」立場,直指農委會的《新農民返鄉計畫》治標不治本,「農民更需要的是健全的產業。」 陳保基回應指出,新農民不再是耕作三分地的小農,也不再侷限種稻,他肯定楊宇帆務農的決心與熱情,但建議他擴大規模經營。又說,農委會對於《新農人返鄉計畫》也有了更新的規畫。 陳保基表示,遊戲規則將透過農委會與各地農會、農業改良場,篩選符合資格的年輕人,透過農委會建構的模式,在一定範圍內耕種具有競爭力的雜糧作物,如玉米、小麥等,再以農糧署「農家賺款」為基礎統計收入,若未達最低基本工資一八七八○元,才會補貼差額。 陳保基強調,按照我們的規範,務農不會低於基本工資。無論是透過農民學院或是繼承家中田地,都能輔導他們從小規模擴大施作。至於教育消費者,則有另一套計畫在做,例如新北市已每年供應學生每周一餐無毒蔬果,台北市、中南部也已陸續在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