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檢有成 北榮增2成一期肺癌

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過往半數以上都是晚期才發現,喪失動手術的治癒機會,不過醫界力推低劑量電腦斷層做篩檢,台北榮民總醫院統計,近年來第一期肺癌患者增加了2成,來得及手術治療。

肺癌高居癌症死因之首,主因就是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過往半數以上都是晚期才發現,喪失動手術的治癒機會,不過醫界力推低劑量電腦斷層做篩檢,能發現1公分以下的病灶,台北榮民總醫院統計,近年來第一期肺癌患者增加了2成,得以進行手術治療。


國內9成的肺癌患者屬於非小細胞癌,其中與吸菸關聯性較大的是鱗狀細胞癌,通常在肺部中央、近支氣管處發現;至於國人最常見的則是肺腺癌,通常在肺臟接近外層處發現,尤其最常見於不吸菸的患者。
低劑量電腦斷層 篩出肺癌第一期患者
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醫師表示,不論哪一種肺癌,由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有胸痛、痰液有血、呼吸急促等症狀,多半都是因腫瘤變大且癌細胞擴散而引發不適,因此第三期之後的晚期肺癌患者,往往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癌細胞,存活情形就比較差。
醫界力求從預防著手,來更早發現肺癌患者,蔡俊明醫師指出,目前的共識是將低劑量電腦斷層做為篩檢工具,以北榮的經驗來說,第一期肺癌患者增加了2成,得以及時手術治療。
抽菸以及有肺癌家族史 肺癌高危險群
蔡俊明醫師建議,「50歲以上有抽菸者」以及「40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這兩族群屬於肺癌高風險群,應該每1-2年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至於其餘民眾,建議50歲後、每2-3年篩檢一次。
此外,台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施金元表示,禁菸更是預防肺癌必須要做的事,雖然不是全部原因,但屬於很明確的危險因子,且除了自己不吸菸、也要避免受二手菸害。
早期肺癌適手術 晚期帶因才用標靶藥
至於肺癌的治療選擇,第一、二期仍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若是晚期肺癌患者,施金元醫師指出,雖然現在晚期肺癌有不少標靶藥物,不過適用對象是帶有特定基因的患者,若不帶有那些特殊基因,化學治療仍是相對較好的選擇,患者應了解自己的疾病型態,接受最適當的治療選擇。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