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系列專題(2):換戰場 明星高中仍屹立不搖

【前言】台灣立報自本日起,每日推出一篇12年國教專題,跳脫單方利益考量,為讀者呈現有別於以競爭為核心的觀點,希望引領讀者認識12年國教的結構,檢視這個影響台灣未來的教育政策。除了擔憂比序怎麼比、會考考什麼,12年國教還有更多需要被關注的重點,期待透過非主流教育意見,提供讀者多元思考角度。 【記者許純鳳專題報導】12年國教宣布以來爭議不斷,入學方式尤甚。按照規劃,103年免試入學比例將達到75%,另外25%則保留給特色招生;有人憂慮明星高中會被消滅,卻也有人痛斥特色招生為明星高中開後門。教育部喊出高中優質化,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再三呼籲家長學生打破名校迷思,究竟這一連串問題癥結在哪? 教育部針對12年國教提出「免試入學」、「免學費」、「高中職優質化」政策,期望破除台灣長期偏重升學主義的思維,讓每個學生適性揚才。但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教學研究部副主任孫培堅認為,教育部的規劃很難消滅明星高中,以往的公立名校藉由特色招生爭取到優秀學生,仍可能持續保持優勢;同時,私校辦學包袱較少,政府監督較弱,可以嚴厲管教學生,一旦教育部全面實施「免學費」,家境小康的學生也唸得起私校,反而家境較差的學生只能就讀公立學校外加補習,形成公私立學校地位翻轉的情形。孫培堅指出,全面「免學費」僅是齊頭式的平等,對家境好的孩子來說,補助是多此一舉;倒不如將該筆經費全面補貼弱勢學童。同時,他認為私校應公共化,由教育部加強監督,保障每個孩子的受教權。 超額比序 基北列一級戰區 103年正式實施的12年國教,入學制度遲至今年4月底才公布,預定劃分15個免試就學區,訂定出8大超額比序項目,由各學區自行訂定之。目前全國14個考區的超額比序大致底定,惟獨被視為一級戰區的「基北區」截至10月初仍未定案,由於模擬明星高中抽籤率過高,因而研擬「北基星方案」由各國中推舉學生進入明星高中,但因強調會考成績、答對題數,反遭批走回頭路。 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指出,除了「基北區」、「中投區」競爭比較激烈之外,其他區域的家長憂慮的反而是部分私校品質不佳,他們關注孩子能否進入公立學校,尤其是公立學校較少的桃園,存在隱憂。 苗栗縣三灣國中教務主任方麗萍從偏鄉的角度來看,反而認為免試入學讓偏鄉學生保有固定公立高中職的名額,可減緩升學壓力,老師也可花費更多心力在創新教學方法。謝國清也提到,花蓮的高中職集中在某一區域,家住偏遠地區的孩子難以就近入學,部分學區內的高中職類型太少。有鑑於此,他希望教育部應要求各學區精算高中職的數量和類型,倘若數量過少,應利用閒置的國中部空間,增設完全中學因應,讓國中畢業生免於舟車勞頓。 明星高中的光環 明星高中何以享有閃亮光環?留著爆炸頭的新竹高中學生梁聖岳認為,名校往往因歷史悠久形成優良傳統,但他覺得「很多都是喊假的」,其實只注重智育,不過他仍然很喜歡竹中的自由校風,「可以搞很多奇怪的事情,學校基本上都不會管。」例如異議性社團,他甚至時常出沒在社運場合,師長頂多關心,但不會打壓。 建中學生洪靖也提到,建中勝過其他學校的原因在於開放自由的校風,足以啟發學生潛能,例如在課堂上,部分老師允許學生到圖書館看書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校內又有超過70個社團,因此,他認為學生在建中可以更多元的發展,有空間做自己,這才是理想的讀書環境。 但梁聖岳提到,名校的「菁英」占有多數資源,像竹中有很多閒置空間「進行不必要的工程」,例如架設置物櫃。洪靖表示,依法各校的資源分配差異不大,不可諱言,建中若希望舉辦比賽或是增設資優班,勢必比其他學校更有優勢。他提到,多數建中學生來自小康以上家庭,衣食無缺才能專心唸書,他認識一些年齡相仿的朋友,由於經濟情況不佳,必須半工半讀,唸書時間遭到稀釋,當然無法競逐名校。 明星高中的閃亮光環,讓眾多學子趨之若鶩。圖為南陽街口北一女中學生下課情形。(圖文/楊萬雲) 教育部祭出的「免學費」政策,是否可以解決此問題呢?洪靖沒有那麼樂觀,他認為,12年國教實施後,理想的教育環境恐怕從公立學校轉移至私立名校,如同現在國中、小的名校都是私立的,在雜費高昂的情況下,家境欠佳的學生勢必離理想的教育環境越來越遠。 謝國清認為,明星高中透過升學考試,錄取學科優秀的學生,大學升學率當然亮眼,形成「進入明星高中,便有機會進入好大學」的公式,不過,其所造就的僅是學術型菁英,範圍過於狹隘,菁英的樣貌應該更多元,這是他期待12年國教帶來的轉變。不過,要達成該目標,卻可能受到一些阻礙,例如明星高中不願意釋放出名額,以及最終特色招生可否達到多元,都需要再行評估。 他也提到,部分超額比序項目不友善,例如國中會考、體適能、幹部等項目,恐會助長補習風氣,無法改善升學主義,還會讓學生凡事爭第一。他呼籲教育部務必公正處理各比序項目,以免滋生弊端,同時應為超額比序訂下落日條款,未來以「就近入學」取代繁雜的比序項目。既然推動12年國教,升高中可以免試,謝國清建議大學考試制度應該也有所變革,例如增加繁星入學的比例,讓更多社區高中學生可以進入頂尖大學就讀,才能真正紓緩考試壓力,達到12年國教的目標。 技職學校的大學路 除了從明星國中到明星高中這條窄路外,技職體系的學生也期待能在大學進一步學習,他們的動機、方式和途徑,也是另一種值得參考的模式。私立同德家商餐飲管理科專任老師楊盛堯表示,餐飲人才越來越多,光會作菜不足以和他人競爭,所以鼓勵學生繼續升學,或是強化英文能力,將來更有機會往海外發展,獲取較高薪資。另外,職業學校主要教授基本技能,不過上了科技大學之後,科系規劃比較細緻,足以鑽研某一領域,並加強語言和管理能力,都可提升就業競爭力。 同德家商餐飲科三年級學生謝孟學也表示,只要考得上,願意繼續升學,期望上大學後磨練更多技能,擴充新知,第一志願是弘光科技大學的餐飲系。由於家庭經濟欠佳,謝孟學從國中開始便到飯店打工,從此有意往餐飲發展;當時飯店的師傅勸他,上高中趕快考證照便可出來工作,不過他進入同德家商之後,老師鼓勵他繼續升學以精進廚藝,加上他很羨幕就讀弘光科技大學的學長,經由學校薦舉前往澳洲實習半年,到海外見世面,因此有了升學意願。 不擠明星高中的窄門,技職教育也能走出一片天。2011年11月29日,第7屆技職之光頒獎典禮,弘光科技大學餐管系學生生葉國禎苦練果雕技巧,獲得香港國際美食大賽金牌。(圖文/楊萬雲) 謝孟學自認不擅長考試,但為了考上弘光,他今年積極參加比賽,截至目前已獲得新加坡FHA廚藝烹飪比賽雙人組熱烹組銅牌、美食協會龍門宴雙人組佳作、客家美食節學生組第三名,並且取得中餐丙級、葷食丙級的證照,不過他還會再考更高一級的證照,以便推甄時加分。倘若不幸落榜,他會先工作一年後,再接再厲。 謝孟學也透露,很多餐飲科學生畢業後,不一定從事相關行業,甚至擔任送貨員。為何無法學以致用呢?楊盛堯分析,多半國中生不清楚自己的性向,只好聽從父母意見,而父母的思路也跟隨時下脈動,不過孩子不見得有興趣,只好虛度高中時光,因此他希望教育當局,可以在國中端多投入一些試探性向的資源,以利生涯規劃。另外,在高職的部分,楊盛堯希望教育部可以加強職校和業界的連結,多提供實習課程,讓學生畢業後無縫接軌,更快適應職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