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級女性航空醫官 同乘戰機感受飛行員壓力

空軍三聯隊航醫張簡芝穎中尉同乘IDF戰機,了解飛官在執行任務時所面對的壓力,並掌握飛官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做飛行員健康的守護者。(軍聞社提供)
空軍三聯隊航醫張簡芝穎中尉同乘IDF戰機,了解飛官在執行任務時所面對的壓力,並掌握飛官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做飛行員健康的守護者。(軍聞社提供)


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利用國際婦女節的時間點,進一步分享逐漸崛起的國軍女力,特別是較少人知道的空軍航醫官。國防部發言人臉書今天(8日)透過介紹8年級生、女性中尉航醫官張簡芝穎的影片,進一步介紹航醫官除了要有專業醫學知識外,更要有同乘戰機感受G力的經驗,以親身感受飛行員每天面臨的飛行壓力。

空軍航醫官不單只是在地面照顧飛行員的健康,為了了解飛行員在高空所承受G力的身體感受,航醫官也必須同乘戰機,了解飛行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生理變化。

空軍首位同乘二代機的女性航醫張簡芝穎。(軍聞社提供)

張簡芝穎是空軍少數同乘過IDF戰機的女性航醫官。她表示,在同乘中,讓她更能了解,飛行員在低溫、低壓、缺氧、空間迷向、動暈症、高G力環境等情況下的生理反應;而回想起最深刻的同乘經驗,張簡芝穎直說當戰機執行攻防訓練時,會出現7個G甚至8個G的環境,當時不僅瞬間吸不到空氣、身體也會感到非常沉重。

張簡芝穎認為,航醫就是飛行員的專屬「家庭醫師」,除了要了解飛行員的生活作息、工作負荷、飛行壓力外,也要為飛行員做生活紀錄,如此才能在飛行員執行任務前,完整評估其生理及心理狀況。


空軍三聯隊航醫張簡芝穎中尉(左)同乘IDF戰機,做飛行員健康的守護者。(軍聞社提供)

其實要成為一名航醫官前,除了要完成醫學院教育外,還需要到航空生理訓練中心進行航空醫學訓練。學科方面,要接受空間迷向、高空缺氧、大G環境等航空生理學及不同專科的學習;術科方面,則要通過海上救生訓、迷向機、離心機抗G動作等訓練;最後,還要接受感覺飛行的科目訓練來應證所學,通過考驗才能掛上飛鷹徽章、踏入航空醫學領域,並選擇到空軍官校飛行部隊擔任航醫。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