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桶
有一天我去吃早餐,因為生意好,早餐店的報紙被搶光,剩下一張某報的副刊,將就著看,沒什麼料,索性翻過來看整版的分類廣告,了解一下就業市場發生了什麼事。
從我識字開始,這個版面有幾個名詞一直令我非常困擾,例如「平車」、「拷克」、「冷作」、「西工」等,可能因為我讀的普通高中,大學又讀文科,這些專有名詞始終沒機會深入了解,大概知道是某些技職類別,但實際內涵還是不懂。
在看了快吃完一份早餐的時間後,終於找到一個看懂的專有名詞:某工廠誠徵「半桶」。這名詞源自台語的「半桶師」,是指「半技師」,也就是介於學徒與師父之間的技師。中文其實有類似的語彙,例如:「滿瓶水不會響,半瓶水響叮噹」,半桶與半瓶的意思差不多,指的是技藝或知識只學一半的人。
我認識一個「半桶師」,他原本是建築工人,技藝還沒學精,就因經濟不景氣遭到老闆裁員。整天賦閒在家陪小孩子玩,小孩子玩得快樂,卻不知大人愁苦,正是:
「小孩歡喜過年,大人煩惱沒錢!」
找不到工作,半桶師非常苦惱,但不想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小孩,他努力扮演親和又能幹的父親角色。有一天下午,半桶師在自家廚房作雞蛋糕給就讀國小的兒子吃,試圖彌補無法外出賺錢的缺憾。
作父親的,總希望兒子相信老爸很強,於是半桶師在雞蛋糕裡加餡,讓兒子吃到與眾不同的口味。經過幾次嘗試後,他成功了,雞蛋糕烤過後,裡面的餡變軟,咬一口,餡料流出,香氣四溢。
有一天兒子把半桶師做的雞蛋糕拿到學校,羨煞不少同學,紛紛詢問在哪裡買的。
「我爸爸自己做的!」半桶師的兒子驕傲說道。
半桶師得知兒子的同學也喜歡他的雞蛋糕,非常欣慰,多做了幾份讓兒子帶到學校與其他同學分享。幾次之後,有生意頭腦的兒子開始幫老爸招攬客人,誰要什麼口味?幾份?他全寫在紙上,變成了訂單,回家交給老爸,隔天老爸在他上學前把雞蛋糕做好,交給兒子送到學校,兒子再把當日的營收以及新增的訂單拿回家,父子聯手做起小生意。
有一天,半桶師覺得他的人生應該轉換跑道了。他去買了一台改裝的餐車,與老婆在嘉義市民生南路某一個角落賣起「爆漿雞蛋糕」,每日下午三點出攤,大約五點左右就賣完了。半桶師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說道,
「我的雞蛋糕是兒子在學校裡做過市場調查的,所以一推出,客人就很喜歡!」
如此過了數年,有一天半桶師跑到里辦公室找我,我問他生意如何?他揪著一張苦臉說道,
「不做了!」
我很驚訝,好不容易轉行成功,為什麼半途而廢?半桶師說道,
「我被人檢舉,說擺攤的地方是國有地,警察來取締了!」
「換個地方賣就好,東西好吃到哪裡都有人買,而且小孩還那麼小,為什麼要放棄呢?」我積極勸道。
半桶師講了很多抱怨的話,我歸納起來,是因為他對人性感到失望,失望到不想再賣雞蛋糕。繼續聽他細講,原來半桶師的人生從谷底意外翻身,他一直存著感恩的心,每日從第一個客人收到的錢,不管多少,都放在一個小桶子裡,一個月後,將小桶子裡錢捐給慈善單位,如此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我擺攤的地方雖然是國有地,但並沒有妨礙交通,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這樣對我?」
同行眼紅吧,我猜。
我漸漸了解半桶師的心情,他對社會默默付出,雖然金額不高,但總是一份善心,沒想到換來的卻是敵意,他應該是覺得「真心換絕情」,才會那麼失望吧!
「換個比較沒有爭議的地方,繼續賣爆漿雞蛋糕!」我做了結論,不再多說。心想,如果這一點鳥事就把他擊敗,那還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半桶師!
大約過了一年,有一次我經過重慶路興嘉國小對面,發現一輛眼熟的攤車,裡面出來一人,正是半桶師。第一句就問他,
「這個地方擺攤不會被取締吧?」
半桶師笑道,
「租的,沒有問題。」
「生意如何?」我繼續關心。
「跟以前差不多!」
他拿出新的名片給我,顯得自信滿滿,從他不再怨懟的笑意中,我感覺經過這一番波折,半桶師變得更加成熟,相信將來他還是會遇到挫折,但他面對挫折的能力應該比以前更強了。
鑽石必須經過琢磨才會發光,半桶師的人生經過磨練後,終於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