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台幹要回家」大遊行的血淚呼喊

美國廠商的資金從去年開始大量撤出中國,原因是在中國製造成本不但過高(部分產業成本已經比在美國本土製造貴了20%以上),而且中國是個海盜國家,美國廠商的投資許多製造業的智慧財產都受侵害,血本無歸,十年投資損失大於獲利。美國廠商高唱「不如歸去」。三月六日「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發起「台商台幹要回家」大遊行為上百萬想回台灣的台商發聲,當中國世界工廠已經要破產關門的時候,大多數台商也大唱「不如歸去」。

廿年來台灣產業外移的製造業,其總生產值已相當於台灣的總稱產毛額13.8兆新台幣,相當於一個GDP,高為邦理事長主張,如果本次活動能號召5%流落中國的製造業回流,就等於為台灣的經濟成長注入5%的GDP,如果加上所帶動的服務業成長7%,與目前3~4%的既有經濟成長率,年經濟成長率可以超過15%。高為邦表示,這可以使馬英九總統政見主張的「633」不致跳票,可以在三年內達成。

當然這項主張必須有一個配套措施,就是要從東南亞國家進口外及勞動力,並且讓外勞薪資自由化,與本國勞工薪資脫勾。外勞薪資只要以新加坡水準來處理,台灣外銷型的製造業馬上回流台灣。

這項政策目前最大的阻力是行政院勞委會,政府其他部門基本上「不反對進行對話、討論」,甚至這些主張外勞薪資自由化的意見,在2010年時已在吳敦義內閣多所討論,吳敦義院長本人贊成卻無法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溝通。據說,王如玄主委是以「辭職」來對抗這項可以挽救台灣經濟,並脫離中國經濟威脅的政策,馬英九總統對此竟「束手無策」,就是這個背景,逼使「台商台幹要回家」大遊行走上街頭。

如果5%製造業回流台灣,一年就可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而其中使用70萬東南亞外勞,薪水比照新加坡、香港、就使台灣新的製造業先立於不敗之地,另外30萬則可以訂定優先使用本勞,馬上就可以將台灣的失業率降到3%以下,所以雇用薪資自由化的外勞,結果是有助於製造業聘用較高工資的本勞。現在台灣許多製造業無法開動生產線,重要的原因是大夜班〈午夜12點到早上8點〉開不起來,因為本勞大多不願意從事夜間工作,而想到台灣賺錢的外勞卻沒有這樣的問題,這些勞工在他們家鄉,一個月工資不到2000元台幣,到台灣可以拿到8000元〈新加坡水準〉算十分好的待遇。而食宿都由僱主負擔外勞已無後顧之憂。

目前台灣的政策,使雇主付出的金額高達每月2萬4千元,是新加坡的三倍,事實上外勞真正拿到的並沒有這麼多,大多數被中間剝削了。真正要照顧外勞人權,勞委會要用力的方向是向中間剝削者挑戰,誰是外勞「吸血鬼」勞委會怎麼不清楚?而台灣被國際評為「虐待外勞」,問題不在工資而是僱傭關係的糾紛,與部分雇主的非人道對待,勞委會要自我檢討的「外勞人權」問題,其實重點應是在此。

未來台灣的經濟大改革,必須是以「製造業全面復興」為主軸,外勞是「水」,而本勞是「船」,而水漲船高,台灣的經濟大港,才能生意興旺。

「台商台幹要回家」簡單的口號,卻有著十分深遠的內涵。三月六日走向街頭發起的團體有「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踹共聯盟、無殼蝸牛」,「台灣寢具產業團體聯盟」「台灣〈小〉留學生家長協進會」。目前還有更多的團體正陸續加入。

他們長久以來,不斷透過管道與馬英九政府溝通,一直得不到正面的回應,而陳沖內閣自組成以來,所言所論也皆不及這個真正能救台灣的議題。執政的國民黨與泛藍內部不少人支持這個見解,可是他們都覺得「下情無法上達」,馬政府是個兵馬俑集團,根本不動如山。「台商台幹要回家」要集合台灣社會力,嗆聲這個「忠言逆耳」的政權。本屆立委中不論藍綠,有五十幾席是新科的「一年級生」,還未涉入外勞配額所謂「立法委員特權」。大遊行時,抗議者也要奉勸這些新科立委不要同流合污,不要為這麼一點小小利益,傷害了台灣整體的大利益。

中國的經濟將會更壞,所有的症狀已一一浮現,現在正是台商回家的時候,特別是當歐美國家都已訂定新產業政策,號召美商、歐商回防自己國家時,中國產業形同破產「空城」。馬英九政府怎可坐視「台商台幹要回家」的逃難血淚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