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不認識Makiyo

(我真的不認識Makiyo)

工作的關係,看多了「老鼠」。有時候,自己也是。

有時,是可愛的「米老鼠」。偶像。人人歡樂、尖叫,搶合照。但有時候,就變成老鼠,「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老鼠。像是最近的Makiyo。ㄚ子。湘瑩。我對「米老鼠<=>過街老鼠」的變身過程一直有興趣,當做是工作中的額外功課,人性實驗室。

打老鼠,能打就打到死。沒有打一半的。打過街老鼠,其實就是「獵巫」。Makiyo、ㄚ子、湘瑩,都已經被巫化了。她們犯了不同比例的錯,她們該受罰,受譴。但他們的罰和譴是不是也失去了比例?

因為工作,我會特別關心計程車「運將」的困難。大部份的社會新聞裡,「運將」是被高度醜化的。搭上計程車,好像鬼門關前走一遭,平安回家,命算撿到。這樣的理解算錯嗎?不。搭車像求籤,妳真的不確定妳今天是抽到什麼籤。

但其實,運將已經是社會上相當底層的工作,供需失衡,不可能有多好前景。運將每天出門工作,才真是鬼門關前走一遭。這次,被友寄隆輝、Makiyo(不提Makiyo,沒有爆點)打成重傷的林姓運將,只是「不小心」被大家關心到。

就算沒遇到這麼倒楣的事兒,運將的自殺率非常高,意味著這個行業是相對淒涼的。多年前,我曾公開和「全民計程車行」對嗆過,有一點點「壓力」。但訴苦的聲音更多,我收集了不少「運將們的淚水」。這個職業甘少苦多,需要很強的靭性才能平衡生活。

簡單講。友寄隆輝打人成傷,重傷,這是確定的。但我的知識訓練,衝突一定是逐漸升高的。為什麼開打?關乎刑責。到目前為止,林姓運將連筆錄都還沒做,整個事件的真相還缺一半。不管最後故事怎麼走,我希望未來對計程車業的車室安全可以重新思考。過去只偏重交安,交通安全。像是繫安全帶。但治安、維安的問題,才是計程車業最大的危機。乘客怕司機,司機也怕乘客。我建議兩件事。

第一、許多計程車都已經裝上行車紀錄器。要不要列為行業管理的強制配備?我不知道林姓運將的車上有沒有?因為新聞以及檢警都沒提到。這可以紀錄車外的影像,也同時紀錄車內的聲音,有座艙通話紀錄器的功能。如果有,對計程車治安事件的證據保全和事件還原,會很有幫助。如果林姓運將的車上有,那此刻將大大有助於大家了解真相,避免流於「自膺正義」的粗暴公審。

第二、國外的計程車常見強化玻璃或是鐵網隔開運將和乘客,減少肢體接觸,也就減少意外點燃衝突的機會。尤其是觀光大城和夜間營業的計程車。台灣的觀光客激增,台灣的夜間活動發達,台灣的計程車業曝險率相對高,這樣的設計,對彼此都是保護,是否強制或是鼓勵,也可以考慮。

回頭,我想談談這個事件裡非犯罪層面的「老鼠現象」。打鼠的人太多了。我一定要幫「老鼠們」講話。米老鼠會成為過街老鼠,成為公審對象,要有「社會條件」。這件事,如果沒有「外籍、藝人、酒」,三個因素,坦白說,包括Makiyo在內,要從「米老鼠」變成「過街老鼠」,還真不容易。

涉外、涉藝、涉酒,只要涉及一個,新聞比例就會放大很多。這次,三個都有,比例就會被放大到空前、不成比例的大。你手上有觸控螢幕嗎?你可以硬拉,拉到最大,放到最大,但你會發現,一旦不成比例,解析度就差,然後,影像最模糊。你試試就知道,你平常不會這樣看東西,看不清楚,也不舒服。何況,對真相,我們還在拼湊。我的重點是:在影像不清的時候進行公審,就是暴力。友寄的肢體暴力,法律可以處理;但公審的精神暴力,更暴。偽善。

媒體以一種「把責任都推給網友」的方式,把網路鄉民的不負責任言語新聞化,已經成了慣性。甚至為演藝圈以及Makiyo好友們,強迫舉行「麥卡錫式」的自清儀式,好像包括小S在內,如果不出來罵幾句,就表示自己也不是個好東西?每個人只要有吐過Makiyo、ㄚ子、湘瑩口水,就昇華了。就無罪了?

去年中吧,在台北,一位來台就學的年輕日籍女性被一位吳姓計程車運將強暴。運將躲了幾天,終於被逮。他辯稱是「兩廂情願」,「語言不通」。結果呢?這位運將有處死嗎?他五萬交保。跟友寄一樣。台日社會有沒有群情激憤?有,在台灣,小小憤。在日本,小小小憤。小到,我不講,你鐵定忘了這檔事兒。加害者、受害者的國別、性別異位,你能看出兩個事件裡輿論發酵的差異嗎?

我們已經習於用正義包裝八卦,借著「外籍、藝人、酒」,一次跨過所有邊界,大談特談,洩欲、洩憤。受害者(運將)成了道具,加害者(友寄)成了配角。再一次證明:沒有設定一個女巫,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訴說對這個社會的關懷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