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眼球攻擊術
我的評論文章,鮮少具名討論廠商。但這次實在是近一個月來,北京幾位朋友分別問起:「億光,在你們台灣是什麼規模的公司啊?」這反倒讓我好奇,北京的傢伙們為何會「指名道姓」打聽這家我也不甚熟悉的台灣公司?
「機場出境下樓梯時就在牆上」「台北車站電梯旁廣告很大」「反正不知哪兒看到就是挺有印象」!直到我這回返抵台灣、搭高鐵往南部,這才紮紮實實的看到了億光確實「無所不在」,利用陸客觀光在全台灣各地的主要交通要點,砸了不少銀兩,精準的推出大幅戶外廣告。
我不知道億光究竟是找了哪家廣告公司,規劃了這檔策略。但這種「陸客眼球攻擊術」確實成功的將這家LED光電品牌,塑造成大陸客相對熟悉的台灣品牌!特別是當中國大陸各省市近來逐步實施公共建設LED照明替代案,以及各種能源應用市場難得大大現身之際,「億光」前進中國市場的品牌機會與談判話術,確實將因此有明顯助益!
這也令我不禁想起,如今台灣各個宣稱有意「進軍大陸」、「賺陸客錢」的大大小小產業,有多少真正懂得如何針對此岸、彼岸的陸客眼球展開攻擊?其實真正想做大陸市場,台灣幾個「特殊地點」如同小叮噹的任意門,其實是更好進入中國市場的「行銷入口」!但這卻並非從台灣本身「媒體→廣告」的經驗結構去推論,而必須從陸客的眼球在台灣空間、時間的移動中,找到切入點。
這當中,「旅行團」與「自由行」陸客、「商務團」與「民眾團」陸客的眼球目標位置並不相同。但若要抓出最大公約數,在台灣依廣告效益的次序是:「1.遊覽車體廣告,2.觀光景點與交通運輸點的定點廣告,3.遊覽車上收視/閱讀的廣告體」。就我所知,台灣目前尚未有廣告業者針對此進行併聯整合;畢竟傳統的廣告預算份額,「戶外車體廣告」與「電視報章媒體廣告」相比,只佔了不到總預算的10%,形同「雞肋」!但在此同時,反倒是有不少大陸對岸的廣告業及企業經營者,陸續向我詢問如何在台灣佈局準備;「陸企」反倒更重視、也更懂得在台灣每年數百萬人環島走透透的「陸客眼球」!
行政院會在2011年底已經通過,先適度開放「觀光旅遊」類項的「陸資企業廣告」登台,同時先以戶外廣告為主。但莫要先說對岸「陸企廣告預算」台灣應該如何給它好好賺上一把,「島內陸客眼球」的這個現有渠道,知者竟然至今甚少!能懂得掌握「台灣產業進大陸,從陸客觀光的眼球開始進入」,反倒是億光電子這個理應是「大外行」的非媒體產業,就不免令人刮目相看了。
然而,面對大陸市場「沒啥名氣,就啥都不是」的鐵律!一向輕蔑於品牌宣傳的台灣產業,在大陸發展無不吃盡苦頭。因此最終一定要掌握1.眼球看得到、2.網路搜得到的兩大原則,這才算是基本「存在於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最近則更要多注意近來飛速成長的「新媒體」已經確立在中國市場超級新星的影響力地位,微電影、微博及網路新聞置入的網路廣告行銷方式,甚至已經大幅吞噬所有傳統諸如「戶外廣媒體」的預算。
不像台灣因為媒體太過發達,什麼隨便小事,都可以找到各家媒體報導。廣大浩瀚如海的中國大陸市場,與其隔海望之茫茫興嘆,倒不妨先找到自身在台灣島內可進行的「陸客眼球攻擊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