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患者罹肝癌機率算得出 準確度達八成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B型和C型肝炎帶原素為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險群,根據統計,台灣B型肝炎和C型肝炎的患者,佔總人口數的15%~20%,也就是約有300萬人是罹患肝炎的危險族群,其中C型肝炎患者人數約50萬人,B型肝炎患者人數約250萬人。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曾於2010年發表B肝引發肝癌風險預測模式,現在又發表了感染C型肝炎者日後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準確度高達8成。

陳建仁院士的REVEAL研究團隊於2010年,發表了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帶原者的性別、年齡、家族史、酗酒史、肝功能指數、B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病毒量、病毒基因型等八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

最新的研究發現,再加入B型肝炎病毒表面(HBsAg)抗原血清濃度,可更準確地推估B肝患者在未來五年、十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此風險預測模式有助於加強定期追蹤並治療B型肝炎的衛教宣導。

不過B型肝炎患者的風險預測模式無法應用在C型肝炎病患,陳建仁表示,為此團隊也建立了C型肝炎的肝癌風險預測模式,新的預測包含了年齡、肝功能指數、肝硬化、C型肝炎病毒的血清RNA濃度及基因型。醫療人員照表來計算風險分數,總分從0分到25分,若分數愈高,表示未來罹患肝癌的機率愈高。

陳建仁以一名53歲男性為例,表示若他的肝功能ALT指數為80、AAR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同時感染第1型C肝病毒,其風險指數為23分,預估10年內罹患肝癌機率有6成,未來15年則有9成之高。

病毒是造成發炎的主因,病毒可比喻為蠶食,好像蠶寶寶慢慢破壞掉肝臟組織,患者就會產生肝硬化、肝癌,就像蠶在吃東西都沒有感覺,所以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中研院院士陳培哲也表示,初期的肝癌診斷,台灣目前約30%~40%,但在日本初期診斷高達50%,希望台灣在肝癌的診斷上要趕上日本,並需加強篩選無症狀的B肝及C肝病人,並加以治療,此外推動高危險群在肝癌的定期篩檢,愈早診斷治療的效果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