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nex UNO 核心 BMU 師法 Android 系統開放 iOS 使用體驗 專訪光陽董事長柯勝峯

對熟知手機發展史的朋友應該了解,在 Android 推出之前,手機市場各據山頭,每一家都有各自的技術與能力。在智慧型手機橫空出世後,經過幾年的沉澱,市場幾乎只剩有著開放式系統的 Android 陣營的眾多品牌、與採用封閉系統 iOS 的 Apple 所分食。回頭看機車市場,也在有著換電系統的電動車問世後,進入了渾沌時期,就在 2023 年底,光陽在米蘭喊出了 BMU 電池計量模組,近期正式推出搭載 BMU 車款 S Techno、與充電換電合一平台 Ionex UNO 後,似乎開啟電動機車市場進入沉澱期的曙光。

電動機車界的 Android 「在功能手機時代其實也有 APP,但手機品牌都必須各自找尋資源獨立開發,但在 Android 時代,因為各品牌手機有了共有的平台,以往要獨立開發的工作都會省下來,而 Ionex BMU 就是電動機車的這個平台。」光陽董事長柯勝峯說明。他補充:「品牌加入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自主與獨立性,它們擔心會不會加入平台之後,就會失去品牌的個性與特色,甚至在平台中失去品牌的角色。而光陽開發 BMU 與 Ionex Uno 的目的,就是要成為真正的開放式平台,做到真正車電分離。」

以智慧型手機市場來說,身為開放式平台的 Android 只單純提供系統與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 Google 行動服務),其他部分像是小米要加入四顆鏡頭、vivo 要放入 120W 閃充、三星要提供生成式 AI 功能,這些都與 Android 無關,Google 也不會干涉,頂多做一台 Pixel 示範基本用法。

回到電動機車,柯董表示其實 BMU 真正的出發點,就是要做一個讓全世界電動車廠,很容易把它裝到車子裡面,讓使用者可以順利使用平台,最後才成為一個易安裝的小盒子,只要將車上有的感應器對應 BMU 接孔,就能啟用功能,並搭配 Ionex APP 來進行各項資料回饋與車輛操作。對車廠來說,這就是一個零件,零件廠不會知道車廠買了這盒子到底要做什麼,也沒有權力干涉。

這樣的做法,讓機車品牌可以有最大範圍的發揮空間,可以在最擅長領域發展特色,並保有開發機密,正好比採用 Android 平台的各大手機品牌,不時在新機種亮出殺手鐧驚艷市場般熱絡。

效法 iPhone 的注重體驗 從 2022 年開始,光陽有了 BMU 的想法並開始著手開發,其中相信遇到不少挑戰。柯董說明從單純換電,要轉換到充換電合一是最困難的,他提到就像 iPhone,雖然在各功能上與其他手機差異不大,但為什麼可以擁有這麼多使用者的原因,就在順暢的使用者體驗。而對電動機車來說,充電與換電是兩項完全不同的事情,要如何讓充換合一在技術上是可以克服,但該怎麼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這其實是相當困難的。

這也是為什麼這套充換電系統,雖然同樣採用 Ionex 3.0 換電櫃與電池,但卻命名為 Ionex Uno,而不是 Ionex 4.0 的原因。柯董表示,因為他已經把電動機車所有的能源補充方式都納入了,這是全面的革新也是里程碑,只用世代更迭並無法代表這套系統真正的意義。

充換合一對消費者好處是? 以台灣市場來說,在換電站非常充足的環境下,將充換電合一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柯董說明 Ionex Uno 對於居家充電使用者是最有幫助的。原本會購買充電車款的消費者,在以往最大限制就是很難出遠門,因為你必須回家充電,又或是騎一段距離後就得找地方等幾個小時來充電。但現在充換合一後,要出遠門、甚至環島都不用擔心,隨處都有換電站可以快速補充能源。

對於原本就使用換電系統的使用者,充電則是錦上添花,因為原本換電就很方便,但如果像是東台灣的台 11 線、或是台 26 線上,換電站相隔距離比較遙遠,以換電系統來說你只能沿著道路往下個換電站前進,就很難到處走跳。但現在你可以到處走到處玩都沒問題,到了景點找個可以插上電源的地方充電,等你逛完景點後,電力也補了一部份,讓你更安心的往下個目的地前進。

政府最好的運具電氣化宣示 提到找個可以充電的地方,聽起來很容易,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店家都願意提供充電。關於這點,在發表會時柯董有提到,他們並不會自己設立充電站,而是會與民宿或相關業者談合作,也同時呼籲政府機關可以廣設電動機車充電站。他說明設立電動機車充電座是最容易的事情,因為機車需要空間小,也只需要一般插座就可以,頂多買條專用充電線,再設立個標示告訴大眾這邊有提供電動機車充電就完成。這麼容易的事情,但對政府意義卻很大,透過設立充電站可以直接告訴大眾,政府支持運具電氣化的決心,也連帶鼓勵民眾油轉電的意願。

新資費漲價了? BMU 與 Ionex Uno 對消費者來說,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意義,也就是省錢。光陽提出的全新資費方案中,改以全世界通用的 kWh,也就是所謂的度來計算,前面提到充電與換電會以不同費率計價,也就是在所使用的電量上計費方式不同,也就是自行充電會比換電更便宜,或是在同樣方案中可以有更多免費騎乘距離,這部分詳細說明會另闢主題分享。但在這次資費中,眼尖的消費者應該有發現價格調漲了一點、免費里程少了一些。柯董說明,在物價與電費齊漲之時,的確是有進行資費調漲,但這是 Ionex 第一次調整資費,也了解消費者對漲價一定會有所不滿,不過他絕對會確保所提供資費會是業界最優惠。

後記 這次 Ionex Uno 與 BMU 真正落地所代表的意義非常大,讓消費者不用苦惱選擇要換電、或是充電車種。對於偏好自家充電的消費者,不用擔心電池健康度,又或是幾年後要花一大筆錢更換電池,也可以同時享受換電池的方便與擴展行車範圍。而原本習慣使用換電的朋友,更可以擺脫出遠門旅行時必須跟著換電站走的束縛,帶著充電線就可以更無拘束的隨處遊玩。而 BMU 的出現,更能讓各品牌車廠要進入電動車領域時,可以發揮品牌獨特創造力,在開放系統中更輕鬆地推出適合消費者的車種。要達成機車全面油轉電,Ionex Uno 與 BMU 是個關鍵的契機。

更多3C資訊
這螢幕比 OLED 更強
這款手機居然比 S24 Ultra 拍照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