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追求夢想不等於只做喜歡的事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追求夢想不等於只做喜歡的事

NGO工作者的異想世界:喂,你搞錯了:追求夢想不等於只做喜歡的事 ■褚士瑩 「可以耽誤您5分鐘左右,聊聊NGO嗎?」 一個素未謀面的臉書友突然冒出來說。 「可以啊。你說,我聽?」因為我不是很好的聊天咖,更何況是陌生人。但聽聽別人說話,我是喜歡的。 「我今天去Greenpeace面試,很驚訝的發現,這不是一份單純領薪水的工作,而是一份讓你做喜歡的事情,卻恰恰好付你錢,你當初也有過這樣的震撼嗎?」 我可以感受到對方的心情激動,但務實的處女座個性還是讓我忍不住潑了他一盆冷水: 「沒有。」 過了幾秒鐘的沈默,我覺得這樣有點魯莽,於是又補上一句: 「因為我本來就是念這個領域的。」 的確,我是真心喜歡國際NGO的,所以才會離開有趣的埃及,到一開始不怎麼喜歡的美國,就是為了到哈佛大學念公共政策研究所。 「我果然太浪漫。」對方說。 看來他是個可以接受現實殘酷的年輕人,所以我說話也就不客氣起來: 「應該不是浪漫,是沒有做足功課吧?哈哈!」 「被你說中了。」他也朗朗的說。 「NGO就像另一個社會,也有百工,也有各種人,千萬不要帶著任何憧憬去做,否則就辜負當一個社會人的原則了。」這是我衷心的肺腑之言。 「你這點很實在。」 「這是常識吧?」我還是一付很欠揍的樣子:「沒事的話,我要不理你了,掰掰!」 「再一個問題就好!」就在我要下線的時候,他又叫住我:「我不懂你說:進入公益組織就像剃頭……」 「你你你……」我表面上很不耐煩,其實我是很尊重不單單有話就說,而是有用腦子思考過才說話,不造作的人的。 「你人最好了!!」他說。 顯然,他是有事先做一些功課的,所以我也變得認真起來,當場正襟危坐: 「我單純的想:如果我的職涯還有35年,要是花3年的時間去做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難道回不來嗎?你回答自己一個問題:無論哪一份工作、哪一個組織,你有沒有非做這件事不可的原因,讓你在想要放棄的時候,跟別人不一樣,會撐下去?如果沒有的話,你無論做什麼,無論是什麼醫院、診所、綠色和平、慈濟功德會都一樣,你一定也會離開的,因為你沒有非做不可的原因可以支撐著你。在找到這個原因之前,不需要想太多,在專業上努力成為最好的那個人,直到找到那個理由為止。」 對方誠心誠意的謝謝我撥空回答他的問題,就開開心心地去睡覺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答案,是否對一個尋找夢想的人有所幫助,但是我確實覺得,很多人把夢想搞錯了。夢想其實不是「想做的那件事」,而是「非做不可的那件事」。 多數年輕人對於在NGO組織工作,懷有過多不切實際的想像。夢想不是「想做的那件事」,而是就算沒有現實的刀刃架在脖子上,卻還是讓你覺得「非做不可的事」。6月11日,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的TANGO(Taiwan Action NGOs),將前往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RIO+20),把國際的綠色經濟的觀念帶回台灣,開啟新綠色生活。(圖/楊萬雲) 「喜歡」一份工作是不會長久的,無論在多麼好的工作都一樣。不能靠「喜歡」來做選擇。這件事只有你能做,而且非做不可,那才是你長久的職涯。要說喜歡,喜歡吃土司麵包,可能比喜歡一份工作更實在、更久長。 這件事情還有後續。隔了兩天,這個臉書友又冒出來,沒頭沒尾的說: 「我很需要思考一下你所說的話。」 我先是愣了一下,然後想起我們說過的話。 他接著說:「雖然你出書談夢想,但你真的是一個很實際的人。」 「真的,我也覺得。(鬧鐘響起)」 「謝謝掰掰!(揮手,舞台下降)」 其實,追求夢想,真的不等於只去做喜歡的事而已,把不喜歡的事情放在一邊,這或許是為什麼,我一個相當尊敬的NGO友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陳瑞賓,他說的一段話我非常贊同: 「有些人在私人企業是很好的員工,但是到了NGO以後卻再也不是好員工,你知道為什麼嗎?」有一次我們在討論為什麼他不考慮我們共同認識的出版社主編友人,到他的協會工作,雖然協會求才若渴。 我搖搖頭。 「因為這樣的人,認為在企業,是為了五斗米折腰,所以無論老闆要他做什麼事,他都會去做。但是到了NGO,他覺得是為了夢想才進來的,所以就只挑想做、喜歡做的事情來做,也因此變成了不好的員工。」 我知道自己會繼續在NGO的領域工作,這樣的信念,並不是來自於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比別人更好,而是因為當大多數人可能會放棄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卻會繼續抱著「非做不可」的心態撐下去。 因為夢想,說到頭來,就是那件雖然沒有現實的刀刃架在脖子上,卻讓你覺得非做不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