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戴發奎】于北辰轉變政治立場所代表的意義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圖片來源:中央社(資料照)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前國民黨黃國園黨部主委、退將于北辰2021年12月31日在臉書發表聲明,揮別加入36年的國民黨,表明2022年要走自己的路,同時表態支持代表民進黨參加立委補選的林靜儀,自己不排除參選桃園市議員。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雖然于北辰在國民黨內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如過江之鯽,但其所代表的軍方背景意義卻是重大。加上于北辰政治立場電光火石般劇變及所投射的國家處境,歷史鮮少案例,細數也只有南明時期及當時的政客可以比擬。

綜觀中國歷史失去半壁江山後偏安一隅,就只有只有南宋和中華民國,連建造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宮殿型建築紫禁城及遣鄭和七次下西洋國力強大的明朝都不行,為何南宋和中華民國可以?

在了解中華民國可以之前,我們先看南明為何不能成為南宋的原因。兩者都是被北方草原民族驅逐而割據江南,不同點是南宋有統一的領袖及堅強的領導核心宋高宗趙構,而南明沒有。僅管趙構有迫害忠臣岳飛的人格缺陷,但各將各帥為其所命是南宋面能對強大的金國還能生存152年的最主要原因。

反觀南明,自明思宗崇禎帝梅山自縊,太子被李自成俘虜,沒有產生一個被所有人共同認可的領袖,因此南方諸王所建立的政權互相攻伐,南明主要勢力包括明成祖朱棣的後代福王朱由崧與桂王朱由榔,和旁支魯王監國朱以海、紹武帝朱聿鐭及由鄭芝龍為主擁立的唐王隆武帝朱聿鍵等,國家處於多頭馬車情況下,於是在清軍的迅速攻勢之下土崩瓦解。

國不堪貳,一個天下裡出現多個君主是明朝無法存續的果。「言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於明亡」,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東林黨」政治集團和非東林黨集團如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之間水火不容的「黨爭」,才是南明無法成為南宋而滅亡的因。

歷史自有其運行的慣性,明朝政治之後繼承了宋代政治互相制衡的特點,政黨相互制衡可避免權力腐化,是民主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是好事一件;但制衡到後來變了質,淪為個人謀求私人利益的工具,就會成為民不知有國。

誠如邱毅4日在臉書表示「一葉知秋」,于北辰過去曾與自己在《鳳凰電視》同台,那時的于北辰左一個統一,右一個中國人,看起來正氣凜然,但現在還刻意突顯其「反共」立場。邱毅認為,說穿了,于北辰就是覺得待在國民黨沒有出路,想投靠綠營謀個前途而已。

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相互為因果關係,當這些民不知有國的人掌握政權後,國不知有民情形的到來就是遲早的事。接著民主就會遭到踐踏,權力會趨於集中,最後就是我們看到的結果,政治完全取決於一人的獨斷獨行。

上個月底民進黨將202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逕付二讀,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便表示,制衡力量全面弱化與消逝,是今日台灣民主最大危機;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更直指,民進黨這樣做,「根本就完全取消台灣是民主國家的資格」,蔡英文總統要負很大責任,這般舉措等於退出民主國家。

中華民國立足台灣73年不墜,原因正如《淮南子.詮言》:「上下一心,君臣同志,與之守社稷,斅死而民弗離。」而于北辰轉變政治立場所代表的意義,中庸早有明訓「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對應的正是「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中華民國正朝南明的政治氛圍前進。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