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戰電視新聞多隨執政黨走 學者:未能說服選民

「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觀測聯盟」今(1)日舉辦記者會,公布選前7周監看12台有線與無線電視台的選戰新聞監看結果。(李侑珊攝)
「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觀測聯盟」今(1)日舉辦記者會,公布選前7周監看12台有線與無線電視台的選戰新聞監看結果。(李侑珊攝)

民進黨在九合一大選慘敗,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北市長的媒體聲量位居全國最高,最後依舊敗北。學者認為,由於媒體有著各自政治立場偏好,因此在選舉新聞表現上,難免具有一定程度的偏頗,且在報導上似乎也多隨著執政黨的調性起舞。不過就本次選舉結果來看,選民與觀眾也未必會因此被說服。

「2022年電視選舉新聞學者觀測聯盟」今(1)日舉辦記者會,公布選前7周監看12台有線與無線電視台的選戰新聞監看結果,發現陳時中5度蟬聯「電視聲量王」的寶座,但他也是在監測期間,在所有候選人當中唯一落選的聲量王。學者普遍認同其個人形象擋不住高負評的進一步檢驗。而在陳時中之後,報導與聲量位列全國第2名的則是當選新竹市長的民眾黨立委高虹安。

依照學者觀測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本次大選當中,最受各家電視台關注的政黨為民進黨,第2名為國民黨,第3名為「泛民眾黨」。即便民進黨敗選,但外界仍質疑媒體報導量與立場上,是否有所偏頗,過度向執政黨傾斜?

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廖達琪表示,民進黨具有執政優勢,所受的關注最多,即便各界都同意陳時中在選戰當中的「人設崩壞」,但媒體幾乎隨著執政黨的調性起舞,都在監督在野黨。而立場偏藍的媒體,對於民眾黨相關新聞的呈現也是偏向負面,幾乎全力攻打高虹安,才會出現這兩人位居高聲量的情況。

文化大學廣告系主任鈕則勳分析,在這次的選戰過程中,媒體表現有一定程度的偏頗,在報導上似乎也多跟著民進黨的攻擊步調走,但選民或觀眾未必就會被媒體的報導所說服。

鈕則勳說,像是高虹安一直被民進黨攻擊,負面新聞拉高,但這負面新聞是競爭對手發動,同時讓民眾有覺得是競爭對手攻擊超過比例原則,這種情況反而會引發對「受害者症候群」,對該候選人則有利。

至於陳時中的負面新聞量太高,鈕則勳提到,特別是個人或團隊自爆而導致負面新聞時,民進黨就算進行議題設定,也無法降低陳時中的仇恨值,所以落選原因非常明顯。

鈕則勳並指出,就算電視新聞可能會被民進黨的議題設定及攻擊軸缐主導,但選民還會去看網路及社群媒體資訊來作綜合判斷。另外,選民也有自主判斷力,特別是這次選舉結果,綠軍連基本盤都催不出來,電視新聞對選民觀眾的影響,已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