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價值」重建臺美中三邊關係

Concept TAIWAN-AMERICAN RELATIONS  For the Inspector. When I created this photo, I used the public domain map http://www.freemapviewer.com/en/map/Map-China_60.html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近期中美問題一籮筐,川普政府動作頻頻,不斷出招。《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川普政府內部正在考慮全面禁止中共黨員及其家人赴美旅行,或撤銷他們已在美國取得的簽證,將其驅逐出境。計畫細節尚未敲定,但以川普瞬息萬變的行事風格,最終也有可能出現髮夾彎;因為照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的說法,川普還曾懇求習近平助他勝選連任。但若為形勢所迫,使川普政府按表操課,祭出上述視同宣戰的制裁措施,而中共又決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則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將比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更具對抗性,也更加危險。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論及形勢,總離不開今年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最新民調顯示,川普落後其競爭對手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已多達15%。川普情急之下,於7月15日陣前易將,撤換競選團隊原經理帕爾斯高爾(Brad Parscale),改由退伍軍人斯蒂平(Bill Stepien)接任,但目前選情尚未出現好轉跡象。

回顧國際政治歷史,當政者以對外製造危機,轉移其內部危機的作法,可謂屢見不鮮。川普面對國內最大的危機是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一般認為,若川普能有效控制疫情,就不必病急亂投醫,對外找代罪羔羊;否則,萬一與中共「硬碰硬」,落至裡外不是人的下場,那未戰先敗,恐怕連選都不必選了。看來川普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法新社》數據指出,截至7月17日,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超過357萬例確診,逾13萬人病故,這就增加川普在打「反中牌」時孤注一擲的可能性。

美國已進入選戰熱季,「反中」成為交戰各方競相運用的訴求。7月16日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刊出總編輯胡鍚進的一則微博推文,標題為:「中國究竟做錯了什麼?美國非要堵死中國」。答案其實很清楚:不管中國有沒有做錯什麼,它崛起地太快、太猛。所謂樹大招風,中共崛起發展之勢讓美國領導人感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更何況是一隻已經睡醒的獅子。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中國從來無意挑戰及取代美國,也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她還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來形容那些聲稱中國想超越美國、試圖推翻現有體系規則的說法,「是以己度人,是對中國戰略意圖的嚴重誤判、誤讀。」華春瑩表達的或許是北京外交決策者的想法,但她忽略了中國大陸內部還是有人覺得「厲害了,我的國」,而這些人不自覺地對美國的「反中」氛圍,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美國「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教授洪朝輝,6月21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力量和美國國內的脫鉤力量,表面上是逆向而行、勢不兩立;但實際效果是殊途同歸、相向而行。中國的左和美國的右,都是追求自力更生、獨立自主、閉關鎖國的方向。美國鷹派需要中國民粹的友好『配合』,進一步激化中美矛盾,才有可能長期推行脫鉤政策。所以,極左與極右經常是驚人地相似,線的兩端,一旦成為圓形,就不自覺地擁抱在一起。」

談到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時,洪教授提出一個「信仰外交」(faith diplomacy)的概念,認為中美應從過去以「共享的敵人」(shared enemy)、「共享的利益」(shared interests)做為基礎建立的關係,轉為強調「共享的價值」(shared values)。洪教授認為,因為敵人和利益會隨時變化,只有「共享的價值」才能讓中美關係長治久安。根據洪的分析,這個價值是來自《聖經》、《論語》和《道德經》等中美文化經典的三個精髓:「和、愛、忍」(peace, love and toleration)。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戰略計畫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表示,美中實力差距縮小,意識型態鴻溝卻不斷加深,兩國陷入醞釀多年的意識型態惡性循環,深不見底。而根據洪朝輝的觀察,中美關係惡化的節點,大多是人為的因素決定。對此,獨立時事評論家鄧聿文明白指出,這和川普幕僚團隊的鷹派有直接關係,在他們的影響和建議下,川普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突變和激化。鄧舉美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關於中國問題的談話為例,說明歐布萊恩對習近平及中共政權的批判,刻意突顯了美中關係的對抗性,不僅是基於利益,更是基於意識形態。基於利益的對抗某種程度上是可以交換的,但基於意識形態的對抗則難有迴旋餘地。鄧聿文的看法和洪朝輝有許多雷同之處。

本文引用了許多洪朝輝教授的觀點,他的分析是針對中美關係,但對於觀察兩岸乃至臺美關係,仍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因為最近中美之間的風風雨雨,幾乎都把臺灣牽扯進去。有些議題臺灣本應避之唯恐不及,但為了表示「親美」,常因「挺身而出」而陷入暴風圈。臺美目前都視中共為敵,也享有許多共同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但能否在共同的價值上建立堅實的互信基礎,有令人疑慮之處;尤其當波頓在近期出版的書中提到,臺灣可能是繼庫德族之後,成為川普清單裡下一個「被拋棄」的對象時,臺灣那些主張「唯美」馬首是瞻的人,恐怕都會感到不寒而慄。

兩岸同文同種,要談共享文化價值,本來問題不大;但因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兩岸都各自走了一段很長的不同發展道路。習近平強調兩岸「心靈契合」,聽來言之成理;但北京的對臺政策,在許多方面卻讓臺灣民眾感到「理不直氣狀」;同樣地,臺灣那些「逢中必反」的民粹主義者,也未意識到自己竟然已成為對岸「鷹派」的「同盟軍」,其對兩岸關係造成的傷害,不亞於他們所要反抗的對象。所以,面對眼前臺美中三邊關係的危局和亂象,多加體會一下「和」、「愛」、「忍」三個字的涵義吧!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三倍券之亂:為什麼「人多就當機」是台灣永遠學不會的功課
民進黨腐化進行式 蔡英文控制不住
遠距工作成趨勢 未來的職場,人才不必擠在都會區生活
國民黨能擺脫…「再怎麼野蠻」嗎?
俄羅斯好威?中國網友「出征」海參崴,官媒卻悶不吭聲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