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立陶宛,原來它跟台灣這麼像!

因為捐贈台灣兩萬劑新冠疫苗,讓「立陶宛」登上台灣本週熱搜榜,但許多台灣人連它在哪裡都搞不清楚。其實,立陶宛跟台灣有許多相似處,現在就來重新認識這個人口只有300萬的迷你國度。

這週,立陶宛贈與台灣疫苗的新聞,讓不少民眾感恩之外,頓時也對這個對國人來說相對陌生的波羅的海遙遠國度,產生高度好奇。

《遠見》連線採訪兩位熟悉台灣的立陶宛「愛台派」人士:波羅的海與東南亞商會主席盧卡斯.普伊多卡斯(Lukas Puidokas),以及立陶宛-台灣論壇創辦人卡洛里斯.斯塔修庫納斯(Karolis Stasiukėnas)。

他們都說,即便距離遙遠,語言文化也大不同,立陶宛和台灣卻有這三點奇妙的相似之處,讓他們當初考察時,很快有親切感,進而產生認同。

海外僑民力量大,和台灣類似

首先,曾在幾年前住過台灣一陣子,並且有個台灣老婆的普伊多卡斯說,立陶宛在30年前剛獨立時,國際處境一度艱辛,許多人不得不移民海外,在美國則有全球最大的立陶宛移民社群。但是,這些人心還是在祖國,至今每年都會送自己的兒孫回來認識立陶宛的文化,希望他們不要忘本。

而他不論是在學校念書,還是在軍隊中服務時,確實都曾遇見這些自願歸國來唸書或從軍的第二代,不少還變成好友。

「波羅的海與東南亞商會」主席盧卡斯.普伊多卡斯。
「波羅的海與東南亞商會」主席盧卡斯.普伊多卡斯。

「波羅的海與東南亞商會」主席盧卡斯.普伊多卡斯。取自Lukas Puidokas臉書

立陶宛目前是徵兵制,和台灣一樣認定無論出生地是在本地或海外的成年男性,都有義務服兵役。不過也須海外移民願意回國,才有辦法執行。

普伊多卡斯觀察,他這些僑胞朋友,雖然護照拿的是外國,心裡總自認是立陶宛人,因此他們本地人相當重視僑胞的聲音。

而在台灣,他發現也有類似的深厚華僑文化可以比擬,讓台灣的影響力可透過海外僑民散發。

世代討論政治大不同,吵鬧中找妥協

其次,雖然歷史上曾受過俄羅斯多次入侵併吞,爭取獨立的過程也相當艱辛,立陶宛人談論起政治,不像外界想像嚴肅,就是典型民主國家的常態,人民政治取向多元開放。

他們也跟台灣人一樣,世代間談起政治想法大不同,吵吵鬧鬧不少,但大家也都認同,人民意見就算不同,總比蘇聯佔領時期被迫演出一言堂好。

像是現年27歲的斯塔修庫納斯,平日在當地零售業任職,但因為對政治很有想法,是當地立陶宛共和國自由運動黨一員,也積極推動立陶宛與台灣間交流事務,常常觀察各地民眾的政治思惟。

「立陶宛-台灣論壇」創辦人卡洛里斯.斯塔修庫納斯。
「立陶宛-台灣論壇」創辦人卡洛里斯.斯塔修庫納斯。

「立陶宛-台灣論壇」創辦人卡洛里斯.斯塔修庫納斯。取自Karolis Stasiukėnas臉書

他表示,立陶宛在獨立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其實不少人對於老一輩碎碎念古早被侵略的故事,不見得有興趣;有不少人還覺得不要自限於過往傷痛,要積極向前看,成為地球村的一員才對。

另外,當地主流信仰是天主教,在鄉下地方,一些老一輩對於同性戀婚姻,或自由性愛很難接受。因此至今立陶宛法律上的同性婚姻平權,仍未實現,然而都會區年輕人卻積極挺同並且積極爭取權利中。

斯塔修庫納斯的臉書上,仍放著同志驕傲月彩虹標籤,明顯表達與當地許多年輕人一樣的挺同立場,但他承認自己80歲的阿嬤,就是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政治立場有時和他180度不同。但是他也強調,他阿嬤是很樂意無條件幫助鄰里的人,常常讓他很感動。他和他阿嬤的感情還是很好。

嬉皮社區自己獨立寫憲法

立陶宛的自由精神,還有一個小有名氣的景點可說是充分展現。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河對岸的舊城區,戰後逐漸成了一個藝術家聚集的嬉皮社區。

他們竟然在1998年自行宣稱獨立,並且自訂國名為「對岸共和國」(Uzupis)!在這個社區的牆上,還能見到他們自己訂定的「憲法」,用數十種語言呈現,其中也包括繁體中文。

這個「對岸共和國憲法」共有38條,條文充滿嘲諷與人性寬容意味。例如:「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有權利犯錯,有權利學著懂事,也有權利什麼都不懂。」

另外,該「國」核心精神則是「不反擊、不失敗,不投降」。細讀起來,很能感受到立陶宛人自己調侃平日大談獨立堅強的另一面:也要偶爾有放懶躺平的空間。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Flickr by Jean-Pierre Dalbéra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Flickr by Jean-Pierre Dalbéra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Flickr by Jean-Pierre Dalbéra

立陶宛跟台灣,都是神祕「G」點?

最後,立陶宛還有一點,或可說和台灣是同病相憐,都是最被低估的全球旅遊景點。

普伊多卡斯說,這兩天疫苗捐贈報導出現後,他的社群同溫層裡,一時間湧現了許多台灣人四處轉發他家鄉的風景照,讓他驚喜莫名。除了深深感受到台灣民眾的熱情,他以往確實也很難見到立陶宛的景點照片在網上廣傳。

因為,立陶宛並非是歐洲人心中的熱門旅遊去處,甚至不少歐洲人,連立陶宛在哪裡都搞不清楚,拼錯國名,或者和其他國家弄混也常見。在宣傳始終不得法下,當地觀光局,終於在2018年想出一個大絕招:把立陶宛定位為「全世界旅遊的G點」,才終於適度提升了立陶宛的名聲。

為什麼要稱為「G點」?除了這有點禁忌的味道,有吸睛作用外;所謂的「G點」,在學理上從來沒有人正式確認過位置,但是專家都會說,只要你能找到那神祕的位置,就可以為兩性關係帶來意想不到的滿足。

普伊多卡斯忿忿不平地說,這正是立陶宛給許多人的觀感:很少人懂得來這裡旅行,可是有來過的人大都覺得好玩得出乎意料。

他強調,立陶宛因為過往歷史脈絡複雜,很容易在短短的旅程中,看到融合多國情調的文化。像童話小城的首都維爾紐斯是聯合國世界遺產,可以看到受義大利文化洗禮的建築風采;曾為戰時首都的另一城市考納斯(Kaunas),則像個小巴黎。

有小巴黎美稱的立陶宛城市考納斯(Kaunas)。Flickr by Adam Jones
有小巴黎美稱的立陶宛城市考納斯(Kaunas)。Flickr by Adam Jones

有小巴黎美稱的立陶宛城市考納斯(Kaunas)。Flickr by Adam Jones

而根據一些實際到訪過立陶宛的台灣民眾表示,這個國家的民情,和鄰近國家相比少了冷漠疏離,多了友善溫馨,是最吸引人的優點。也許,這才是讓台灣與立陶宛縱然相聚遙遠,彼此卻有莫名熟悉感的真正原因。

【立陶宛小檔案】

▋國土面積:6萬5,300平方公里,約台灣的1.8倍(3.6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280萬
▋現任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
▋主要產業:資訊科技(ICT)、雷射、金融、食品加工
▋主要信仰:天主教
▋2020年名目GDP:550億美元
▋2020年GDP成長率:-1.3%
▋2020年人均收入(購買力平價):3萬8605 美元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