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鮪魚不是鮪魚?健康意識抬頭,消費者要真實也要「真食」

日前,美國知名潛艇堡連鎖品牌 Subway 遭消費者指控其販售的鮪魚商品的成分有問題,根據實驗室的鑑定報告顯示,裡頭混摻雞肉、豬肉、牛肉等 DNA,並非如廣告宣稱的「100% 鮪魚」。

這已經不是 Subway 第一次被捲入此真假鮪魚的風波,近期也有其他品牌的商品鬧出「名不符實」的爭議,消費者對於商品的期待究竟是什麼呢?

商品成分疑雲,消費者化身糾察隊

美國兩位消費者蒐集 20 間 Subway 門市的鮪魚潛艇堡、沙拉等鮪魚商品的樣本至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其中 19 個樣本完全不含鮪魚成分,7 個樣本中含有牛肉 DNA,11 個樣本含有豬肉 DNA,而全部的樣本都含有雞肉 DNA。

由於有些人有飲食、宗教問題對特定肉類忌口,因此原告對 Subway 的指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這已經是原告第三次針對鮪魚商品的成分向 Subway 提告,而 Subway 認為這項指控「魯莽且不恰當」,於今年 1 月特別為了鮪魚羅生門三部曲事件投放電視廣告、架設「SUBWAY TUNA IS REAL TUNA」網站。

同樣也是美國品牌,知名穀物零食公司家樂氏(Kellogg)於今年 10 月被消費者提告並求償 500 萬美元。原告認為家樂氏的全穀糖霜草莓果漿吐司(Strawberry Pop-Tarts)商品廣告不實,商品實際的草莓含量不到 2%,不僅足以提供草莓的營養價值,其中梨子、蘋果等其他水果成分甚至比草莓還要多,包裝上的草莓圖案誤導消費者購買。

而大家最熟悉的 7-11 超商近期也因商品廣告不實的理由面臨訴訟。一位美國消費者聲稱該超商的自有品牌的芥末零食(Wasabi Delight Flavored Snack Mix)裡不含芥末成分。

要真實也要「真食」,食品標示備受重視

chicken salad with roller and dessert 圖/Farhad Ibrahimzade on Unsplash
chicken salad with roller and dessert 圖/Farhad Ibrahimzade on Unsplash

在疫情推波助瀾之下,現代消費者愈來愈重視健康,並在意食品內容物的成分。根據飲食調查公司 Hartman Group 對疫情時代民眾的飲食習慣預測,飲食除了要考量好不好吃之外,透過飲食追求健康正逐漸成為主流。

「消費者全面檢視自己的健康狀況,搭配平衡的生活方式以保持好心情的同時,也改吃真正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這些正是保持生理與身心健康的關鍵。」Hartman Group 副總裁 Melissa Abbott 如此說道。

健康意識抬頭的時代,吃得健康是基本守則,對於過去被貼上「垃圾食物」標籤的糖果、餅乾,消費者也有了新的詮釋。美國加工食品公司嘉吉(Cargill)全球行銷專案經理 Pam Stauffer 就提到,「吃零食曾被認為是一種放縱的行為,但現在消費者認為零食有助於達到健康目標。」

吃得健康、零食的定位改變,都讓消費者拿起放大鏡,翻到商品背面仔細檢視內容物的成分,是否真如包裝上斗大標語所承諾得那麼「健康、天然」。國際食品資訊委員會(IFIC)近期公布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美國民眾認為商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會影響購買意願,尤其是接觸不熟悉的品牌時,包裝上標示的成分更顯重要。

食品、餐飲企業不妨跟上此趨勢,在密集籌備健康取向的商品品項之餘,也趁著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掛羊頭賣狗肉」的爭議,改善、加強自家的配方,挽回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譽,重新打造真材實料的商品,避免再次背上愚弄、詐欺消費者的惡名。

資料來源:ReutersReutersABC NewsIFICSmartBrief

更多報導
疫情下營收不減反增!獺祭靠提升品牌力,要把日本清酒推向世界
百事慫恿消費者和可口可樂分手!面對新型態減糖市場,誰能奪取年輕人的心?
一小塊貼片就可監測健康!因應遠距醫療挑戰有哪些數位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