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融資新管道 先觀望政策力度

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15日開市,首批共81檔股票亮相,其中10檔為新上市股票、股價表現不俗,其他則為精選層平移。而北交所定位為服務中小企業,有部分台資企業正詢問甚至準備資料中。北交所熱鬧開市,不過,有台資券商駐大陸代表建議,等市場的熱度消退之後,觀望政策對北交所的支持力度,再作決策比較妥當。

位於沿海城市的台商企業主表示,有一定規模的台商自然希望參與大陸資本市場,吸納資金壯大規模,尤其這幾年疫情衝擊下更需要資金,多一個北交所設立後,自然也多一個管道去嘗試。

大陸目前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以滬深兩市的主板為首,往下是上海科創板、深圳創業板,再往下是位於北京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新三板)與各地方的交易中心。

北交所則是透過新三板原有的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等掛牌企業,將精選層分離出並升級為北交所,法律地位較精選層拉高,並降低投資門檻,主要定位於服務中小企業,要求「專精特新」,採用註冊制,類似創業板、科創板的註冊發行方式。

由於大陸台商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也有部分具備科技創新特質,希望在大陸上市。據申萬宏源證券TMT業務董事許弘林表示,近期已收到不少台商企業諮詢在北交所上市事宜,甚至手頭還有台企準備申請上市的幾個案子。

一名台資券商駐大陸代表指出,觀察北交所定位與交易量能,主要就是讓新三板增加集中撮合市場與上市管道,要對上海、深圳交易所或整體資本市場形成明顯影響,現在還看不出來。台商要在大陸上市還是會考慮最有機會、最適當的地點,不見得會考慮北交所。

另外,從新三板要跳出來的公司,除了北交所之外,也會受到科創板或創業板的招手,企業會進行通盤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