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又要反核又要空氣好?環境工程教授一聽怒回3字

圖為2015年3月14日,314廢核遊行台北市登場,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手舉「核電長辭」、「非核家園」等旗幟、看板,表達反核決心。(本報系資料照)
圖為2015年3月14日,314廢核遊行台北市登場,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手舉「核電長辭」、「非核家園」等旗幟、看板,表達反核決心。(本報系資料照)

台灣面臨缺水、缺電雙危機,核能存廢問題成民眾爭論焦點。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暨研究所教授沈建全表示,台灣雖先天資源缺乏,但靠後天努力仍握有一些本錢,缺水缺電都是短暫的,無阻台灣打造「科技矽島」的夢想。但沈也直言,台灣「不可能」不要核電又要空氣清新,台灣能源政策都是被政治、選票所耽誤。

沈建全今日(16)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坦言,世界上其實沒有任何能源可兼具便宜、無污染、普及且人類能完全掌控的優勢,故台灣在能源認知方面必須再進步,台灣不可能不要核電又要空氣清新,台灣很多能源政策一旦扯到政治、選票,就變得無法好好討論,像深澳火力電廠因為輿論與政治考量而暫停,真的滿可惜的。

針對台灣缺水問題,沈建全表示,這是暫時性問題,等6月汛期一來應可緩解,在此之前政府要想辦法鑿井,南台灣底下有很多伏流水,這些水可以當救命之用,待下次雨季來臨再把這些鑿井封存,以備未來不時之需。

針對台積電與科學園區缺電問題,沈建全表示,台灣既然把台積電視為「金雞母」、「護國神山」,政府就應全力投入資源協助解決相關用度問題,讓半導體產業能把握後疫情時代擴大全球市佔率,進一步提升台灣的經濟戰略影響力,否則關鍵時刻機不可失。

談到核能發電,沈建全指出,核能發電確實是當代最便宜的發電方式,但核廢料卻是人類至今難以解決的難題;台灣久旱未雨沒有水力發電的條件,風力與太陽能則更看天吃飯,人類無法掌控,故產出的效能及不穩定。沈強調,台灣嘉義以北、桃園以南是不錯的風場,確實適合發展風力發電,但風力發電的前期建置成本甚高,要回收需要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