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貿易劍指半導體 陳冲:恐不利我方

近年來台美交流趨於頻繁,惟行政院前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昨日指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劍指台灣半導體,想到思路縝密、只考慮美國利益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是未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主要談判對手,不禁為我方團隊捏一把冷汗。

陳冲分析,戴琪曾發表全球化相關言論,綜合言之,她認為以往國際貿易,注重消費者利益的極大化,全世界也分工合作,追求比較利益,但不能因此傷害美國勞工的就業。

陳冲指出,由印太經濟架構(IPEF)及世紀倡議等華麗詞藻,不難看出美國意圖掌握議題的主動性,到目前為止,很明顯以半導體為目標,路人皆知。美國總統拜登在亞洲行拋出的議題,半導體生產鏈搬回美國,是屬中期的目標,目前一時如不能遂行,也要在策略上拉攏台廠或台積電,所以要在乏善可陳、台美專用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外,另祭一個21世紀貿易倡議。又唯恐台海局勢難以掌握,所以拜登訪問南韓時,擺出以三星為備胎的戲碼,凡此種種都已經超出經貿全球化的範疇,真正會影響世界經貿相互依存的因素,恐怕是戰略思維、地緣政治、合縱連橫。

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美國向來就是基於自身利益進行貿易談判,包含現在的IPEF;也的確是談判高手,過往像是日本、歐洲,談判時多是趨於弱勢。

劉大年認為,談判原本就是「give and take」的過程,所以台灣要想清楚「我們要的是什麼」。縱使台灣在洽商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經驗較少,他認為,可以給政府一點時間,例如半年、1年,看看政府談出什麼再作定論。

至於美國劍指半導體,劉大年認為,台灣與美國有多個管道交流,不只有貿易代表署(USTR),還有商務部等,談的也不僅是供應鏈韌性問題,像是電動車合作等,政府應該好好盤點台灣的優勢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以在未來談判過程中爭取台灣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