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還是抗中 誰更能讓美中信賴

當藍綠陣營還在為九合一選舉結果感到悲喜,並且積極投入立委補選的延長賽,展開另一場廝殺的同時,美國華府也正迎接國會改選後的政治新風向。在共和黨拿下眾議院多數席位之後,勢必會積極為兩年後的總統大選,設定有利於自己的議題。不難想像,在中國問題上,民主和共和兩黨將會出現激烈的競爭,然而,這個競爭恐怕不會是「和中」和「抗中」的差別,而會是誰有本事制約中國的比拚。在九合一選舉當中占有上風的在野陣營,如果在抗中問題上,沒有認真理解美國對選舉的影響,而努力進行溝通,那麼剩下不到14個月的大選,面對抗中保台的選戰策略,恐怕很難有樂觀的本錢。

美國期中選舉共和黨並沒有掀起紅潮,但也因為共和黨在席次上僅有微弱優勢,導致共和黨內的激進派得以扮演關鍵少數,用強硬的抗中論述搶下話語權。國防問題向來是共和黨的優勢,眾議院在共和黨主導之下,為了強硬抗中,對台灣提出的援助,將會更加強調軍事支持,主打國家安全牌,透過全力支持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一方面對北京施壓,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北京的戰狼式回應,在美國民眾心中設下共和黨對中強硬的形象。民氣可用,這也正是為何目前在共和黨內民調領先的前總統川普,和佛州州長德桑德斯,都強硬表示會繼續對抗中國。

民主黨在台灣問題上,會更加著墨在科技和貿易戰的合作。配合拜登已推動的《晶片法案》,主導參議院的民主黨,勢必要極力避免下次大選的議題,被帶往共和黨占有形象優勢的國防事務,因此在晶片問題上,恐怕會要求台灣更無保留的跟美國合作。

很顯然,短期內民主共和兩黨都會持續抗中,但是台灣難道只能完全配合美國,而不能有自己的意見?情況雖然複雜,但是如果深入了解民主和共和兩黨的矛盾,就會發現美國實質上在思考,如何讓美國不需要介入戰爭就能克制中國。從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近期公開強調,避戰是決策者的共同責任,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後蔡英文總統時代的領導人有一定的期待。

不希望戰爭,卻又希望台灣協助美國維持鬥而不破的競爭,相較於執政黨的親美抗中路線,在野陣營需要更努力透過溝通,讓美國相信「親美和中」符合各方利益。在野的國民黨,雖然在華府設立了辦公室,但是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駐美辦公室除了滿足支持者的安慰效果之外,僅靠著少數專家的意見與美方交流,實在很難回應美國瞬息萬變的政治風向,更別說國民黨在九二共識之後,至今沒有定於一尊的兩岸論述,導致美國難以評估國民黨跟北京的關係。

相較於過去已經觀察過的政治人物,九合一選後,國民黨人氣指數較高的政治新星們,目前成為美方密切觀察的重點,華府想知道國民黨新世代領導人,是否真有本事做到親美和中,又能被台灣人民信任。對於執政的民進黨,因為長年在美經營,執政之後透過政府、智庫和旅美台灣獨立僑團的努力,美方雖不擔心綠營有親中問題,但美國確實不願因為台獨而造成美國利益受損,也因此對於民進黨的潛在候選人們,還沒有決定是否給予信任。

雖然在拜習會後美中出現降溫的氣氛,但美國新國會上任之後,抗中議題仍然將會是華府論述主軸,而抗中保台勢必也會成為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藍綠陣營誰能帶領台灣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為台灣避免因為過分傾斜而引發衝突?接下來兩年,決定的恐怕不只是誰能承擔大位,更決定了台灣是否能持續保有和平的未來!(作者為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