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生技醫藥獎 出爐

唐獎生技醫藥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張文昌院士昨(十九)日公布第五屆「生技醫藥獎」得獎名單,將獎項授予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mRNA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o)、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和彼得·庫利斯(Pieter Cullis),以表彰其發現關鍵的疫苗學觀念和方法,進而成功開發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之mRNA疫苗。

自二○一九年十一月起至今二年多,COVID-19打亂了全世界的腳步,造成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危機,也重創全球經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COVID-19確診數超過五億三千萬人,六三○萬人更因此死亡。而BioNTech和Moderna僅用不到十二個月,就成功開發了SARS-COV-2的疫苗,在全球各地挽救了數以百萬人的生命,可歸功於三位得主的開創性貢獻。其中,卡塔林·卡里科及德魯·魏斯曼發明了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方法、彼得·庫利斯開發了脂質奈米顆粒系統,用以傳送mRNA疫苗。

中研院副院長劉扶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mRNA疫苗是注入含有SARS-CoV-2棘蛋白序列的人造mRNA,利用自身細胞做出不會致病的病毒蛋白,去誘發一連串適應性免疫反應,如:B細胞產生特定的中和抗體、T細胞辨認攻擊被病毒感染的細胞,藉此,我們就能獲得對抗新冠肺炎的免疫力。1961年,科學家發現mRNA的存在,mRNA的相關研究就此展開,然而往後二十年,幾乎所有致力於疫苗開發的科學家都放棄了這項概念簡單、卻難以實行的技術。因為三位得獎人堅持不懈的研究成果,奠定mRNA疫苗開發的基石,他們為對抗本次疫情的突襲磨好利刃,挽救了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的生命。他們開發的新技術平台不僅徹底改變了疫苗學,更開創了以RNA為療法的新時代。

中央研究院轉譯醫學專題中心執行長陶秘華則分享台灣mRNA疫苗的進展,此新的疫苗技術包含疫苗學、mRNA技術及脂質顆粒技術,台灣各有些研究團隊進行這些基礎科學的研究,但沒有共同開發mRNA疫苗。從去年開始,台灣開始急起直追,因這三位得主清楚地證明此技術對於重大傳染疾病非常重要,對未來的生技製藥也是全新的平台,因此中研院、國衛院,甚至廠商都有興趣共同開發。召集人張文昌院士也補充,台灣政府也把mRNA的技術應用列為重要的生技開發領域,因此一些法人單位如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工研院等也積極投入。

要將RNA送進人體有兩大挑戰,首先,RNA會觸發先天性免疫反應;其次,RNA在人體內極易降解,難以送達標的細胞或器官。三位得主開發的新平台使用經過核�修飾,可逃脫免疫系統的mRNA,克服了合成mRNA會被先天性免疫系統辨識而引發嚴重發炎反應的問題,並藉由脂質奈米顆粒的包裹保護,將mRNA有效送入人體細胞,由其自行產生病毒的棘蛋白,進而誘發B細胞產生中和抗體、訓練T細胞攻擊受感染的細胞等一系列適應性免疫反應。

三位得主的突破性發現與創新技術,是SARS-COV-2疫苗能被快速開發的關鍵。且這些技術不僅徹底改變了疫苗學,更是蛋白質療法的典範轉移,正式宣告以RNA為療法的醫學新時代來臨。有別於前者開發時間久、製造經費高,mRNA技術讓細胞成為生產所需抗原或治療性分子蛋白的工廠,不但可大量生產且價格相對便宜,未來還可應用在其他病毒疫苗、個人化精準癌症疫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甚至過敏病...等多重疾病的治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