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作者:黃慶源水墨畫家、黃慶源現代美術館館長。
作者:黃慶源水墨畫家、黃慶源現代美術館館長。

▲作者:黃慶源水墨畫家、黃慶源現代美術館館長。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所作的七言絕句《赤壁》。這首詩一反傳統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可能就是曹操,二喬(大喬、小喬)就要被關進銅雀台了。表達了作者認為不以成敗論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的政治見解和獨到的史識。

詩作背景

赤壁,是赤壁之戰的發生地,中國最有名的古戰場之一。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二○八年)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年僅二十四歲的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此詩是杜牧任黃州刺史時所作。作者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詩詞原文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逐句釋義

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當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赤壁之戰的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當時周瑜如不得東風之助,戰爭的勝敗,吳國的存亡,都會成問題。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的風雲人物。後兩句以「二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與東吳的國家命運的大主題聯繫起來,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

前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裡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斷戟從漢末三國到晚唐,時間已經過去了六百多年,戟還在這兒。戟的主人呢?或者說當年赤壁鏖戰的那些英雄們呢?他們都曾叱吒風雲,如今卻還不如一截斷戟,斷戟還能存留在沙土之中,而英雄卻早已渺無痕跡。這其實就是明朝楊慎所說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作者怎麼可能不感慨萬千呢。

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說,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指大喬、小喬)被關進銅雀台了。「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作者並未從正面去評論戰勝的原因,而是提出一個與事實相反的假設,不刮東風,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戰敗。對於這個結局作者沒有直說,而是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命運。大喬、小喬是東吳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大喬是東吳前國主孫策的夫人,當時國主孫權的親嫂,小喬則是正在帶領東吳全部水陸兵馬和曹操決一死戰的軍事統帥周瑜的夫人。如果赤壁之戰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會被當做戰利品俘虜去,關在銅雀台上供曹操享受了。所謂「銅雀春深」不僅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正是曹操風流的委婉說法,再加一個「鎖」字,金屋藏嬌的意思就更明顯。那東吳的「二喬」居然成為曹操銅雀台上的玩偶,這是多麼屈辱的事情啊。那如果二喬都不免如此屈辱,整個東吳的社稷成灰、生靈塗炭也就更不用說了。

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作者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

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曹操搶去,關在銅雀台上,以供他享受。這裡的銅雀台,就表現了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很是蘊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