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 強調落地發展

(記者廖建智嘉縣報導)
嘉義縣政府為協助智慧農業技術服務端銜接生產使用端實際應用需求,以及縮短農友智慧農業技術摸索時間,減少初期嘗試所耗成本,今年啟動「智慧農業推動計畫」,透過前期農民需求探訪分析與技術資源盤點,集結智慧農業各界專業人士成立「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做為技術交流、資源整合及民眾諮詢窗口。

縣府9日上午舉行成立記者會,縣長翁章梁、農委會科技處長王仕賢、縣議員林秀琴、許有疆、陳文忠、林緗亭、姜梅紅都一同到場關心智慧農業走向,翁章梁指出,智慧農業相關設備和技術雖已發展多年,可能實驗狀況與實際田區狀況有落差,現有技術未必符合實際田間應用需求,導致普及率不高,也反映智慧農業的推廣確實遭遇困難。

經問卷調查及訪視農戶,農業處歸納影響農友導入智農意願兩大主因,包括欠缺資訊來源、諮詢窗口,就算有需求及興趣想了解也不知道要問誰,還有就是考量初期投入成本的成本與報酬,為縮短農友獨自在技術應用上摸索的時間,「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將做為農友和業界媒合管道,並以成功案例分析示範及經驗分享,避免資訊分散及資源浪費。

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成員涵括農民、政府部門、學研單位及技術業等44位成員,並透過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協助彙整,以發行月刊方式整理智慧農業相關資訊供農民參考。

大原山農場負責人周慶原指出,平台有來自各界分享資訊,協助決策更順利,例如有人分享做法,自己可以跟著操作一遍並觀測實驗數據,若資料相符成效也好,自己也可以分享資訊,讓平台成為決策資料庫。

王仕賢說,智慧農業落地是建立生態圈的第一步,設備不一定要很高貴,但一定實用,讓農民操作更安全有效率,謝謝嘉義縣走出第一步。

翁章梁表示,智慧科技農業是未來的趨勢,縣府整合雙向跨域平台,裡面有產官學研資源幫助業者了解智慧農業,業者碰到的問題也可回饋學界研究,希望未來嘉義農民可以掌握更多變數,用台灣最強的科技業導入農業,為減輕農民初期建置負擔,明年度起將補助農民及農民團體設置相關設備,補助額度為1/2,上限100萬元,提升智慧農業在嘉義縣的永績發展。

嘉義是台灣重要的生產基地,隨著極端氣候及人力短缺,翁章梁強調科技農業及精準農業的必要性,生產基地的安全轉型,才能使農業永續。

嘉義縣推動的智慧農業針對農民需求導向做垂直性整合,平台除了協助生產端導入並熟悉智慧農業,實際落地應用,對農業科技產業發展有相輔相成作用,嘉義是一處很好的試煉場域,馬稠後園區與未來嘉義科學園區也歡迎相關業者進駐,讓嘉義成為台灣的智慧農業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