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結個婚好像在「闖關」?

作者:芥末/德國,停看聽!

最近筆者正式在德國訂下終身,成了德國媳婦,外子則成了台灣女婿。

結婚當天我們都非常快樂又興奮,但其實這一天到來前的種種波折,還真是無人知曉。

我們可以結婚嗎?法官說了算

準備結婚的過程中,不禁感嘆台灣新人們登記的過程好幸福:兩個人選個好日子,手牽手帶身份證到戶政事務所登記,簽完名,現場就成了夫妻了。

反觀在德國的我,結婚前雖然已經靠工作取得永久居留權,但礙於身份仍是「外國人」,還是必須經過重重手續才能順利登記。因此我總對親朋好友笑言,這場婚姻比起兩個人的誓言,更接近台灣與德國政府之間雙重核可的「大型跨國法律合約」。

我們去年夏天訂婚後,就開始物色登記結婚的場地。所有在德國進行的結婚登記都必須在這邊的戶政單位(Standesamt)完成,這個過程叫「Standesamtliche Trauung」,有點類似台灣的法院公證,雖然只是結婚登記,但卻十分正式莊嚴。

決定結婚之後,必須先在居住地的戶政單位進行註冊(Eheschließung Anmeldung),當地戶政單位會列一張清單給新人,詳細說明需要的文件,通常會包括出生證明與單身證明等等。待文件備妥後,戶政單位會跟新人約面談,並簽一份結婚意向書,之後才會把備妥的文件送到高等地方法院審核,等法官敲章認可之後,這場婚姻才能進行。

法官給了 OK 後,新人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德國任何一個戶政單位結婚了。舉例來說,就好像如果你住在台中,你一定要在台中戶政事務所申請結婚,但是結婚地點可以選在台北、花蓮或其他縣市的戶政事務所,隨你高興。

我們選擇了美麗萊茵河畔 Eltville 的戶政單位作為結婚地點,這個戶政單位位於古堡裡,城堡旁邊就是河岸,風景秀麗,很有氛圍。

規定是,我們可以提早跟想要結婚的戶政單位預約結婚日期,但這個日期不具有法律效力;最早在預定結婚日的 6 個月前才可以正式送出結婚文件,而且必須要在結婚日期前獲得法官核可,才可以順利在預定日期完婚(是不是聽著聽著,頭都痛了)。

於是我們預約好日期,也送出文件,本來以為一切順利,只等法官點頭,沒想到卻在婚禮前 3 個月收到法官的回覆:出生證明不合格,請及時重弄,否則不能結婚。

結婚像闖關,為取得文件「全家總動員」

當下我跟還是未婚夫的外子簡直晴天霹靂,因為戶政單位看過我們送的文件後明明就拍胸脯保證沒有問題(不過住過德國的人都知道,哪有什麼事是行政人員拍胸脯就有保證的哪……)負責我們的法官堅持要看「德國在台協會」認證過的出生證明版本,「駐德國台北代表處」開的證明他們不買單(事後我們發現這並非常態,真的是不同的戶政單位、不同法官有不同的要求)。

結果整個過程都要重來一遍──我只好拜託遠在台灣的爸爸幫忙去戶政事務所再申請一次文件、請爸爸帶去讓退休法官公證蓋章、請姨丈幫忙帶去台北的「德國在台協會」認證、請爸爸收到後幫忙寄來德國、我在德國再請德國法院認可的專業翻譯幫忙翻成德文……最後再次送到高等法院等待審核。

等一切塵埃落定,我們收到法官的核可後,已經是 4 月中旬的事情,離原本預定的結婚日期只剩兩個月了。算一算從第一次的文件準備開始,已經過了整整半年,在這期間如果有人問我什麼時候結婚,我一律聳聳肩膀回答「還不知道結不結得了婚呢!」

親友聽了也很傻眼,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如果有打算和外國人──尤其是德國人──成家立業的朋友們,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一路上會碰上各種麻煩事,就當成過關斬將,關關難過關關過吧!

德國的登記儀式簡單卻隆重:證婚人簡單分享了新人相識與交往的過程,唸了關於婚姻的長長一串定義與法律條文,雙方都說了 Ja(德文的「是」)之後,交換戒指並簽名,就正式成為夫婦了。圖/作者 提供
德國的登記儀式簡單卻隆重:證婚人簡單分享了新人相識與交往的過程,唸了關於婚姻的長長一串定義與法律條文,雙方都說了 Ja(德文的「是」)之後,交換戒指並簽名,就正式成為夫婦了。圖/作者 提供

疫情當頭,賓客都要檢測

其實一直到結婚前 3 週,我們都還不曉得賓客到底能不能進場觀禮,因為當時 Eltville 規定除了新人和證婚人,連攝影師都不能進場,我們夫妻已經做好只能自拍的打算。

至於為何要維持原訂計畫於此時結婚?因為準備結婚的過程真的太麻煩了,實在不想為了疫情延期;而且若從法官同意的那一刻算起,6 個月內沒有結婚,法律效力就會消失,所有的過程都要重新來過。

沒想到就在婚禮幾週前,德國確診人數突然大幅下降,不管是戶政單位、旅館還是餐廳,雖然仍有防疫和人數限制,大致上都可以正常運作,這真是天大的幸運,讓我們可以與家人朋友同聚慶祝。

然而每個地點對防疫的要求不同,要統整資訊並通知客人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大挑戰──而且事前還要整理每位客人的疫苗接種進度和身份資料,提供給戶政單位與餐廳備份。

當天每位客人在觀禮前,都必須提供 24 小時內的新冠陰性證明才能入座,也算是難忘的婚禮回憶。原本採取 Buffet 模式的配酒餐點,也因為疫情,被要求一盤一盤個別包裝,為難了廠商。

登記儀式後,香檳慶祝儀式是 Highlight,有些戶政單位會提供香檳酒儀式(Sektempfang)場地,為新人跟賓客減去移動的麻煩。也有新人會自己準備酒杯與香檳,在空曠處或公園前大家一起舉杯歡慶。圖/作者 提供
登記儀式後,香檳慶祝儀式是 Highlight,有些戶政單位會提供香檳酒儀式(Sektempfang)場地,為新人跟賓客減去移動的麻煩。也有新人會自己準備酒杯與香檳,在空曠處或公園前大家一起舉杯歡慶。圖/作者 提供

雖然因為疫情,我的家人沒有辦法親自從台灣前來觀禮,不過戶政單位同意讓家人用視訊的方式全程參與,過程中因為微妙的秒數差異,家人的鼓掌時機總是比現場慢了一拍而引起哄堂大笑,也讓我們整個儀式的過程少了些緊張,多了輕鬆愉快的溫馨氣氛。

特別的是,在結婚前我們必須簽署一份文件:結婚過程如果想要錄影或拍照,必須事先取得證婚人的同意,才能把證婚人拍進去;此外,如果要上傳包含證婚人的照片或影片,也必須取得證婚人同意,否則視同違法。德國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與資料安全的堅持,由此可見一斑。

跨國戀情,一路走來真不易

簡單而隆重的公證儀式之後,我們移步到戶外,舉起香檳慶祝一番。正式晚餐過後,一夥人聚在飯店的小花園內喝著啤酒,酣然暢談。

異國情侶走到這一步實在不易(連結個婚都這麼複雜),別人看來美麗浪漫的影像,對我們來說,得歷經多年來許多文化語言的差異,以及第一次見對方家人比手畫腳的尷尬緊張感,還有不斷討論、溝通、接納、包容的過程,才能有這樣的結果。

跨國戀情能走到結婚,比起新人本身,我認為雙方家長寬容柔軟的愛其實更功不可沒:沒有人一開始就會對擁有不是母語人士的媳婦或女婿感到歡天喜地(除非公婆跟岳父母本身就很寡言,巴不得和媳婦、女婿講愈少話愈好,那可能就是例外了)。但是我跟外子的家人都敞開心胸,溫暖地接納了對方,勇敢相信只要是自己孩子的選擇,就是好的選擇。

登記儀式進行到一半,我婆婆還突然淚眼婆娑地衝過來抱住我,讓我受寵若驚;簽完名之後,我們和我的家人隔著視訊螢幕向對方不斷比愛心(先生甚至比了他平常很受不了的手指愛心), 對此,我們只有滿滿的感激。

晚餐過後,賓客們在飯店小花園喝啤酒續攤,輕鬆愉悅。圖/作者 提供
晚餐過後,賓客們在飯店小花園喝啤酒續攤,輕鬆愉悅。圖/作者 提供

如果要我選出在婚禮上最感動的一刻,大概是儀式結束、舉杯慶祝之前,我和公婆用德語,外子和岳父母用彆腳的中文,深深表達我們的愛跟感謝的時刻吧。不管是不是跨國婚姻,兩個人、兩個家庭成為一家人,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後也不會容易,也因為體悟到了這些,攜手成為家人的這一刻也更顯珍貴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結個婚好像在「闖關」?──我在德國結婚,親身體驗登記儀式的各種眉角》,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我的男朋友是土耳其人!和他結婚,我要歸信伊斯蘭教嗎?
這婚怎麼結!?異國戀情的意外一課:母親堅持「沒聘金不准嫁」

作者簡介:

芥末,2014年拖著一卡皮箱踏上德國的土地。台中出生長大,台北流浪六年,東德求學,西德工作。興趣(太)廣泛,大學唸了傳播,畢業後在廣播電台打滾兩年,做過文案、主持,也玩過配音。研究所念的是文化保存,後來因緣際會做起國際貿易,但工作之餘不曾放棄對文化的熱愛。嗜小說,喜歡新的挑戰跟吃好吃的東西。期許自己可以一輩子當個勇敢的,不害怕改變的人。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