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存底設主權基金?楊金龍:不能無償撥用 可在市場買

【民眾網記者劉家瑜/綜合報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10)日召開《央行法》修正公聽會,針對利用外匯存底設立主權基金進行辯論。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立場謹慎但非保守,主權基金需要外匯存底,可以像中國主權基金(CIC)就在市場買,或是像新加坡主權基金(GIC)用場外交割,不能無償撥用,因為央行的資產有相對應的負債面,資產負債平衡是基本的會計準則。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在財委會公聽會上進行辯答。劉家瑜攝影
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在財委會公聽會上進行辯答。劉家瑜攝影

外匯局局長蔡炯民也在會後補充,不管是中國或新加坡主權基金主要都是發債籌資,然後在外匯市場直接買外匯,央行賣美金同時也會從銀行收回準備貨幣,也就是一手收台幣、一手放美金,透過市場機制來調整外匯存底,而非無償撥用。到海外投資一定要外匯,既然需要外匯就到外匯市場來購買,央行從以前的立場都相同。

再看其他主權基金的財源,蔡炯民舉例,甫剛推出主權基金的愛爾蘭是用多年的財政盈餘,愛爾蘭國內用歐元,要去美國投資需換成美元,就是用財政部的歐元去外匯市場買美金,再到海外去投資,類似這樣的概念有很多。很多國家都是用財政結餘,很少用舉債的方式來做,當然也有,像CIC當時就是發1.55兆人民幣債,再用人民幣在外匯市場買美元,人民銀行也拿2,000億美金的外匯存底交易。

蔡炯民說,財源可以是財政部發債或財政盈餘組成,對外投資要換成美金的時候,就到外匯市場來買外匯,如果美元供應不足影響匯率,央行自然就會拿出外匯存底購買;相對地,央行把美元拿出來賣,來買的人就要把台幣還給央行,央行負債也減少,資產也跟著減少,外匯存底自然就可「瘦身」。另外也可以透過場外交割,直接交易,不會影響到匯率。

更多新聞報導:

靠主權基金軟性外交 央行:悖離「這原則」 恐難實現

修《央行法》拿外匯存底設主權基金 央行:應定專法、由政府出資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