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善批中央 只給特定人做面子

雲林縣古坑鄉的芭樂在8月豪雨中受損,原本只有4%通過勘災,但10月間重勘結果翻盤,8成可獲災損補助。(周麗蘭攝)
雲林縣古坑鄉的芭樂在8月豪雨中受損,原本只有4%通過勘災,但10月間重勘結果翻盤,8成可獲災損補助。(周麗蘭攝)

8月上旬西南氣流豪雨造成雲林嚴重農業災損,全台受損最嚴重,縣府向農委會建議公告雲林縣為全品項作物現金救助區域獲准,不過芭樂、火龍果、鳳梨不包含在內,經過幾度波折申覆才又獲准,縣長張麗善9日表示,中央的「從優、從簡、從速」是不存在的。

張麗善說,農民看天吃飯,旱災水災都苦不堪言,8月發生豪雨水災,縣內許多農作物全軍覆沒,蔡英文總統也來雲林勘災,第一時間她爭取全品項補助,以為中央從優、從寬、從速,但後來鳳梨、芭樂、火龍果不列在內。

她表示,10月間古坑鄉的芭樂農發現外縣市的芭樂可以獲現金補助,古坑鄉通過的案件卻只有4%,農業處協助申覆,農糧署派員重新勘災,一名民進黨籍議員還在罵「縣政府都在幹什麼?在睡覺嗎?」

張麗善說,雲林是農業大縣,如果農林漁牧能夠做得好,就不會有產銷失衡,縣府很願意配合中央的行政作業,但現在看起來是「一國好幾制」,特定對象支持者才能有特定的補助,她希望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能作為全民的政府,不要破壞體制。

她感嘆,中央一些農業政策的執行常跳過雲林縣政府,置縣府於農政體系之外,例如農機補助、大糧倉計畫、多元循環再利用(耕鋤方案)、加工補助等,給特定的人做面子。縣府農業處長吳芳銘說,農委會看到雲林縣好像是「空氣」,好的政策都「跳過」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