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不止一個」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周六(11月21日)發表了一篇來自漢學家Claudia Wirz的客座評論,題為"黨永遠正確、別無選擇--我與中國的告別)(Die Partei hat immer recht und ist alternativlos - mein Abschied von China)"。文章的導語寫道:"用了半生的時間學習中文。研究中國的古老文化令人快樂。但是中共現在想對所有中國事物擁有無上的解釋權威( Deutungshoheit)。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干預?"

作者在文章開頭回憶了她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習中文時付出的心血以及收獲的快樂:"令人著迷的中國文化、其豐富的文學、優美的文字,就像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精神和美學世界--因為這一切,在厚重書本和簡牘裡花費的漫長時間也已得到充分的補償。那時,對於學術界而言,學習(中文)是純粹的快樂,無關政治。在當時的蘇黎世大學東亞學院,中國共產黨遠在天邊,政治正確和性別主流化尚未出現。"

作者接下來再次提到導語中出現的"解釋權威"( Deutungshoheit) :"中國其實早已獲得了對(幾乎)一切事物的政治解釋主權",並以"一個中國政策"舉例寫道:"無論台灣再想怎麼民主和法治,凡是和中國保持外交關系的國家也不許將台灣視為主權國家。這在政治領域之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一政策下,中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什麼是中國的以及什麼是干涉內政--例如,展示代表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旗或者公開表達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同情。這就模糊了國家和黨之間的界限。黨就是國家,反之亦然。黨永遠是正確的,令人別無選擇。"

"另有中國"

Claudia Wirz還提到中共無處不在的政治宣傳以及對領導人習近平的贊歌。之後她在"另有中國"的小標題下寫道:"對於當年的東亞研究所,沒有什麼會比這樣的極權主義的中國觀更讓我們陌生的了。我們不是學過沒有絕對真理的說法嗎?"

這位漢學家隨後列舉了一些研究中文古籍的知名學者和譯者,並認為通過這些人士得以接觸到類似《春秋左傳》的原始資料,這本史書呈現了"一個和現在截然不同的中國。是的,在大陸上也有一個絕對不是社會主義的中國!"

《新蘇黎世報》的這名作者還提到新疆問題、孔子學院的政治背景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辱罵香港人是狗的事件。她在文章最後寫道:"當前的復雜局勢、中國領導層(不同於80年代)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姿態,令人幾乎看不到短期內出現轉機的希望。這讓人很想學習粵語,哪怕只是出於對受壓迫的少數語言和文化的聲援,以及對北京壓迫的一種精神反抗象征。不過,曾經和正在學習普通話也沒有錯。因為對於自由的靈魂而言,中國不止一個。世上有很多中國。共產黨的那個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是最好的。"

為中國政府辯護的聲音

周六的《世界報》將目光聚焦德國議會人權委員會本周舉行的一輪有關中國人權現狀的聽證會,發表文章"左翼黨中國問題專家在聯邦議會中淡化新疆受到的鎮壓問題 (China-Expertin der Linkspartei verharmlost Repressionen gegen Uiguren im Bundestag)"。

文章中提到的這名中國問題專家是柏林自由大學漢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孔子學院德方院長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文章指出:"羅梅君將新疆集中營稱作'職業培訓中心',她還提到'去極端化中心'。"

《世界報》的作者Maximilian Kalkhof總結道:"這場人權委員會的聽證會提出了許多問題。作為孔子學院代表的專家羅梅君淡化了維族人受到的人權侵犯,這不僅讓人對這位漢學家產生懷疑,也讓人對這個文化機構產生懷疑。很可能會再次引發有關孔子學院在德國學術界角色的爭論。"

文章繼續寫道:"邀請羅梅君也給左翼黨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因為該黨是邀請的發出者。根據左翼黨的綱領,他們自稱致力於 '為人權和解放而抗爭'。但卻請來不願直接說出新疆人權問題的專家。"

《世界報》的文章最後指出:"人權委員會的聽證會也表明,中國的 "戰狼外交 "已登陸德國。今年早些時候,法國外交部召見中國駐巴黎大使,對其不當言論表示不滿。現在人權委員會受到言辭攻擊後,聯邦議院尚未發表意見。"

文中的"言辭攻擊"是指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就此次聽證會發表的聲明。該聲明批評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對中國人權狀況、民族宗教政策、香港國安法、非政府組織管理法等妄加評論,嚴重違背了不干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充斥對中國的無端指責與抹黑,充分顯示了人權委員會的意識形態偏見和'教師爺'心態。"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安靜 (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