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參與歐盟海岸 防災計劃提升國內相關領域技術與能量

成大參與歐盟海岸 防災計劃提升國內相關領域技術與能量

全球氣候變遷讓海岸防災日益重要,國立成功大學因為在氣象變化與海岸溢淹研究中獲得國際高度讚許,成為台灣唯一獲邀參與歐盟防災研究的代表,成功進行科技外交。多位歐盟專家因而專程參訪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並研擬與成大簽署亞洲颱風研究合作方案。

(龐清廉報導)

歐盟(European Union)於2007年透過研究架構計畫(the 7th Framework Program, 簡稱FP7)推動歐盟會員國和非歐盟國家間的跨國科技研發整合,其中因應氣候變遷發展海岸防災與管理創新技術,減緩以及防治可能發生的海岸溢淹災害的計畫(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safer European coasts in a changing climate簡稱THESEUS),國立成功大學成為台灣唯一代表,並且每年召開相關研討會。

今年因應氣候變遷創新海岸防災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功大學召開,由成大近海水文中心與行政院國科會共同主辦,會中共有來自德、荷、義、俄多位專家和國內學者發表十篇論文,共同討論海岸防災技術及其應用,同時參訪成大近海水文中心。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成立十五年來,已經建立嚴密的海岸氣象觀測系統與近海水文網,在台灣近海共設有十八個資料浮標站,十三座岸邊氣象站,十三個潮位站,二十四小時監測台灣周邊沿海波浪、潮流、海岸氣象等水文狀態,獲得的資訊與聯合國資料幾乎同步,準確性極高,並廣泛運用在海岸災害防治、海洋氣象預報、海難救助、海域活動安全資訊及漁撈養殖等方面。

德國沿海氣候研究中心 (Centre for Materials and Coastal Research, 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 Geesthacht, Germany) 主持人Ralf Weisse表示,成大近海水文中心的資訊非常完整,尤其台灣每年都有強烈颱風侵襲,颶風豪雨之下,累積可觀的防災經驗,歐盟組織正研究北海的波浪潮汐變化,北海與台灣海峽海象有相像之處,兩地的經驗可以互用;過去該中心會將北海觀測的資訊應用在離岸風力的發電使用,台灣積極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也可以參考北海經驗;同時該中心也將與成功大學合作進行亞洲地區的颱風研究。�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強調,藉由成功參與歐盟防災研究,除了可瞭解歐盟國家最新的海岸防災與管理之技術外,可借助彼此研發成果,發展適用於台灣的海洋環境監測技術以及海岸防災預警系統,提升我國「海岸防災」能量和防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