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盟挺青年做自己、做員工、做爸媽 建議賴清德上台必做的五大關鍵政策

托盟今天召開母親節暨總統就職政策建言記者會。(圖片來源/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提供)

準總統賴清德在選前喊出「0-22歲投資未來世代」國家願景政見,以年齡劃分,在初生的嬰幼兒階段提出「0-6歲國家一起養2.0」,期望透過建構平價、優質和普及的托育服務體系,以及推動實施彈性育嬰假,健全友善育兒環境,讓家長安心就業。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大力肯定此政策主軸,也欲提醒新總統與新執政團隊,為落實「0-6歲國家一起養2.0」,必須清楚理解「生育率與女性就業率兩者息息相關」,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在2022年發布《新世紀的生育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Fertility: A New Era)研究報告,比較跨國資料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有助於女性將工作與家庭結合的政策作為,正是驅動生育行為的關鍵因素,而促進職業與家庭結合的作法包括「公共托育服務」與「彈性育嬰假」,制度應避免女性因育兒而受到懲罰,並促進父親參與育兒。」

此時此刻Z 世代(1990 年代末~2010 年代初出生)新鮮人正步入職場,也陸續踏入婚育階段,「平衡工作與家庭」是這個世代所信奉並追求的人生價值與樣貌。對此,「國家一起養」意味著,政府應持續擴充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支持爸媽順利安排孩子各年齡層的送托,而非關關難過都必須爸媽自己突破。落實彈性育嬰假更是以性別平等為核心,支持員工爸媽,不分性別,在孩子需要親自照顧時,都能順利從工作上轉換身分接應孩子的照顧,而非放棄工作,回家全職育兒。

透過制度支持,平衡工作與育兒才有可能,否則青年世代連做自己的餘裕都沒有了,更遑論做爸媽生養下一代。對此,托盟提出以下五項具體政策建言,呼籲政府參採:

ㄧ、應以中央預算擴增公共化幼兒園:目標公私比七:三

家長想要公共化幼兒園,公共化幼兒園不以營利為導向,確保老師、幼兒、家長權利,重點是,師資、師生比、收費照法規走,不需擔心學校會違法違規。但,台灣幼兒園教保服務量能以私立為主,公私比長年以來維持極為懸殊的三比七,以112學年度為例,就讀私立(私立+準公共)幼兒園的學生數為385,648位,佔67.6%;就讀公共化幼兒園(公立+非營利)的學生為184,933位,佔32.4%。

在公共量僅三成的情況下,抽公共化幼兒園對家長來說是一連串無止盡的折磨,名額有限,勢必要卡位,家長工作忙碌之餘,還必須提前做功課,卯足勁打聽中籤率、詢問抽籤攻略、盤點沒抽中的備案,幸運中籤是少數,失望槓龜是多數。

教育部於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中明定以「擴展公共化教保供應量」為施政主軸,但考量增設公共化幼兒園未能快速滿足家長期待,所以於2018年推動「準公共機制」也就是政府與私立幼兒園合作,擴增平價服務的供應量,當時政府將之定位為過渡時期的政策。準公共上路至今失準的狀況層出不窮,晉用不合格的教保人員、超收幼兒、生師比不符等皆為常見的違規樣態。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也指出,2023年準公共機制的預算已經超過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提醒政策的定性及延續性將影響整體幼教的分布。

對此,托盟提醒,準公共作為過渡期政策應該設有停損點,政府預算也不該傾重於此。新政府應重新掌舵、引領台灣托育服務的發展,將「擴展公共化教保供應量」拉回正軌,應以中央預算擴增公共化幼兒園(公立+非營利),力爭四年內公私比達五比五,最終目標達七比三。唯有廣設公共化幼兒園才能翻轉公私比例,讓家長送托免抽籤。

二、中央應設法提高居家保母托育的質與量

公共托育服務可謂社會投資的旗艦(flagship)項目,居家保母又是最能有效支持家長結合工作與家庭的托育型態。以法國為例,居家保母是3歲以下幼兒主要的托育型態,家長選擇保母的原因之一即為,保母托育服務的彈性與韌性正是法國維持亮眼生育率的關鍵因素。

法國生育率長年維持在1.7-2.0之間,雖2023年微幅下降至1.68,但不因疫情和非典型就業興起而驟降,顯見托育服務與就業能有良好的銜接,將能有效回應經濟、勞動市場的不確定性,支持家庭兼顧工作與育兒,而法國經驗顯示,保母托育正是其中的關鍵項目。

看回台灣,家長正迫切需要居家保母,保母的優勢與不可取代性在於,收托規模小,易於建立穩定依附關係,孩子也不容易感冒生病;保母的收托時間彈性,有效支持雙薪無後援小家庭。但,家長越來越難找到好保母,一來保母輔導管理制度亟待提升,二來保母數量正在消退。中央政府有絕對的責任保障家長的送托權利,並把關托育安全。

我國居家托育制度很重要的一環是居托中心,它主責輔導管理居家保母、提供家長托育服務媒合與諮詢,是把關居家托育安全及品質的重要單位。居托中心的人事費和業務費,有必要由中央負擔,才能穩定其功能。

1、提升居家托育品質:

剴剴事件後,衛福部刻正進行一連串檢討,包括邀集專家學者、縣市政府、民團體訂定「居家托育服中心訪視工作指引(後簡稱訪視指引)」,已於5/1實施並安排訓練課程。該份指引擬定明確且具體的觀察面向與指標,以利訪員訪視保母托育時檢視托育環境安全、照顧品質、辨識不當對待及兒虐風險。彭婉如基金會預計於訓練課程後,蒐集彙整第一線回饋,提出民間版「訪視指引」。

另外,衛福部也於4月底向各縣市政府、居托中心蒐集「直轄市縣市政府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執行業務處理原則(後簡稱業務處理原則)」修正意見。

托盟肯定衛福部的前述努力,並呼籲:一、「訪視指引」應再廣納居托中心第一線資深訪視輔導人員的實務經驗、持續修正。二、修正「處理原則」的目標應定位於:由中央統籌定位71處居托中心的角色、任務及輔導管理標準,並明定當居托中心訪視察覺托育風險時,居托中心、地方政府各自的責任與作為,以促成地方政府與居托中心共同合作排除托育危機。

2、維持並擴充居家托育量能:

居家保母人數從2022年開始走下坡,2021年27,547位保母,2022下降至27,134位,看似不多,但更大的隱憂在於整體保母嚴重的年齡斷層,50歲以上保母超過六成,60歲以上保母佔近1/4,以65歲作為退休年齡,未來5年,粗估保母退休人數高達4,000名。

當前OECD國家0-2歲家外送托率平均為36%,正是賴清德總統選前喊出的政策目標。假設居家保母與托嬰中心各承擔一半的收托量能,我們還需要8,584名居家保母;面對即將迎來的保母退休潮,等於未來四年共計需要招募12,000名保母,才能替保母人力流失止血,再拉高服務量能。

對此,托盟呼籲新政府,踩穩目標兩年內必須新增6,000名保母,四年內共計新增12,000保母,才能讓家長順利找到好保母。

三、應擴充2-3歲托育服務量:以保母、公共化幼兒園為主力

有職家長需要無縫接軌從0-2歲托育轉銜到孩子上幼兒園,但往往面臨尷尬的空窗期。依法托嬰中心只能收托到幼兒滿2歲,續托則至孩子滿3歲前一天,家長若未提前卡位到幼幼班,即會遇上托育空窗期,此時小孩就成了棘手的小人球。

關鍵在於2-3歲的公共托育服務量能相對稀缺,中籤率最低,目前2歲幼兒人數有16萬名,卻只有10萬名幼兒接受家外托育服務,以家外送托率來看,3歲家外送托率84.7%、4歲96.1%、5歲近乎百分之百為97.5%,但2歲則只有66%。

對此,托盟呼籲政府,持續招募保母新血、擴增公共化(公立+非營利)幼兒園兩歲專班,完整銜接托育服務。

四、應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讓家長不分性別,共同兼顧工作與育兒

台灣的育嬰假制度僵化又難用,只能以月為單位使用,且只能用到小孩滿三歲,不符合現代育兒家長的需求,導致育嬰假請領的性別比例懸殊,八成都是女性,育兒重擔嚴重傾斜於媽媽身上。

育嬰假彈性化為國際趨勢,各國目標提供多種休假方式,以利家長依照自身工作條件、托育服務資源、個人喜好,將育兒與工作有效結合,尤其請領單位化整為零,更能支持、促進男性請領。

各項國際研究顯示,男性請領育嬰假,可以促進性別之間更平等的分擔照顧與家務,支持女性於請完育嬰假後重返工作崗位,對家庭平衡工作與生活有正面影響。彈性育嬰假為職場帶來的效益則是,員工休短的假期,更有利重返職場,而不是請了之後終究回不來。(國發會每每試圖以其調查數據證明絕大多數女性有返回職場,但下一節附圖中的我國女性「倒V字型」職涯曲線圖,卻鐵證如山地顯示:女性在婚育年齡後大量離職,一去不回!)

托盟與立委共同提出彈性育嬰假修正草案,在現有「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中,創設「親職假」,讓育兒爸媽可以以「日」或「小時」使用,且涵蓋到小孩滿八歲,以利支持家長輪流分工照顧,兼顧工作與育兒,平衡家庭與職場。前述修正草案擴大結盟由立法委員林淑芬、洪申翰、范雲、李彥秀共同提案,已獲朝野立委連署支持,送交立法院。

托盟呼籲新政府兌現「實施彈性育嬰假」的選前政見,對此,行政院應盡速提出版本,並積極推動修法!

五、政府應研議相關辦法,於未來四年內使40以上女性勞參率提高

台灣整體女性勞動參與率長年在50%左右徘徊,顯示有一半的女性未投入勞動市場,以年齡別來看,25-29歲女性勞參率雖高達九成(89.5%),但婚育年齡後有兩波下滑,第一波為30-44歲的婚育離職潮(勞參率重跌10.9%,同一年齡層瑞典反而升高7.6%、德國升高4%);第二波為50歲以後的顧孫離職潮,勞參率如土石流一般暴跌(從50歲到64歲暴跌49.4%),同一年齡層瑞典和德國下跌不到一半的比率(20.8%和25.1%)。如此巨大的女性勞動力差距,讓我們一目了然「放任女性離職」與當今棘手的「缺工」問題之間的關聯,請見下圖。

台大經濟研究所趙苡彤的論文《代間互助 論台灣女性之提早退休》,得到台灣經濟學會2023年最佳碩士論文佳作獎,這位年輕女學者透過研究發現,台灣女性提早退休的主因竟然是:「阿嬤顧孫」!55-64歲台灣女性一旦當了祖母,就業的機率就會下降35-38%!這顯示政府沒有好好處理年輕女性勞工的需求,一路拖累中高齡阿嬤早退顧孫,而台灣勞動力缺口正本溯源的解方,正是支持女性就業不中斷,而非等到女性因家庭因素離開職場後,再支持女性二度就業重返職場,這種做法已被證明為行不通。

打破刻板性別角色

反觀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於2007年起大刀闊斧改革,向瑞典借鏡,實施一系列新家庭政策,包括提供普及公共托育,使母親重返職場、實施符合育兒家庭需求的育嬰假,增加父親參與育兒,打破德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刻板性別角色,促進工作與家庭平衡,成功終結低生育率!

對此,托盟指出,台灣女性「倒V字型」職涯曲線圖顯示至今未脫刻板性別角色,與時代需求脫節,以致造成女性、國家、企業三輸。因此,托盟呼籲賴清德總統和新內閣效法梅克爾,實施普及公共托育服務及彈性育嬰假,並於此基礎工程之上,研議並訂定具體辦法促使企業留住30-64歲女性勞動力,包括育兒女性與成熟優質的中高齡女性。目標4年內讓40-44歲、45-49歲女性勞參率,止跌回穩並進一步拉抬至德國的水準:40-44歲從78.6%增加至84.5%、45-49歲從75.9%增加至86%,50歲以後的各年齡勞參率則各增加10.1%,如下圖:

應以中央預算提升居家保母的質與量

最後,托盟呼籲新政府參採前述五項政策建言,包括:應以中央預算擴增公共化(公立+ 非營利)幼兒園,目標為翻轉現行公私比,達到公七比私三。應以中央預算提升居家保母的質與量、支應居托中心人事及業務費,中央應統籌支持地方政府與居托中心合力排除托育危機,並於四年內招募12,000名保母新生力。並應以保母、公共化(公立+ 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力擴充2-3歲托育服務量。再來是修法實施彈性育嬰假。並在前述四項政策的基礎工程之上,研議並訂定具體辦法促使企業將30-64歲女性員工留在職場,四年內拉抬40-44歲女性勞參率至84.5%、45-49歲至86%,50歲以後的各年齡勞參率則各增加10.1%,

政府從嬰幼兒時期投資,不但給嬰幼兒優質的照顧,更能同時支持青壯年世代,不分性別共同養育下一代,才是挺青年做自己、做員工、做爸媽。所有這些,正是撐起「0-6歲國家一起養2.0」政策不可或缺的公共建設。台灣社會面臨嚴峻少子女化、高齡化,「女力」成為關鍵,政府唯有具體落實上述做法,才能穩留女性勞動力,進而拉高整體女性勞動參與率、再拉抬台灣低生育率。

以上資料由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提供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女性獨力生活也可以!28年來首見這數字創新高 新北最多 桃園、台中成長最快
立法院長是韓國瑜不是王金平 柯建銘面臨從政以來最難熬的夏天
3直轄市長財產曝光》盧秀燕投資黃金 黃偉哲抱現金 陳其邁太太屏東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