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沒注意的美中大國競爭「盲點」?專家:新冷戰加劇美國民主衰落,反幫習近平一把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全球逐漸形成「民主陣營 vs 中俄勢力」的新冷戰格局。美國兩黨一致站穩反中立場,美國總統拜登與華府建制派外交官員認為,在美中的戰略性競爭當中,美國能夠像當年美蘇冷戰時期,加強在航太科技軍事各領域的競爭力、創新力,帶出最好、最強盛的一面,順勢解決美國如今陷入的民主困境。

不過專家憂心冷戰局勢帶來的後果,恐怕不會像美國官員所想的那麼簡單。

耶魯大學「布雷迪—強森計畫大戰略研究課程」(Brady-Johnson Program in Grand Strategy)臨時主任布雷尼斯(Michael Brenes)、紐西蘭戰略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Studies)國防戰略研究員傑克遜(Van Jackson)14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以「大國競爭不利於民主」為題,警告美國政府當心,與中國、俄羅斯競爭反而會加劇美國的衰落。

布雷尼斯與傑克遜在文中勸告,如果美國希望恢復民主政體的良好運作與民間社會的和平,那麼它最不應該尋求的就是大國競爭,因為許多威脅民主的緊迫危機,像是氣候變化、白人民族主義和仇外心理、新冠大流行和經濟不平等,並無法透過競爭局勢來解決。

「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大國競爭能夠加強公民社會紐帶、平等權利或經濟安全,反而有很多跡象表明,大國競爭可能有害於民主。」他們建議,美國及其國際社會上的盟友不應盲目篤信與中俄競爭將振興西方,而應著力促進區域和全球的有效治理,以減輕大國競爭對民主造成的損害。

2022年7月13日,美國政府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達到40年來最高點(美聯社)
2022年7月13日,美國政府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達到40年來最高點(美聯社)

2022年7月13日,美國政府公布6月通膨率年增9.1%,達到40年來最高點(美聯社)

勿將冷戰美化,而忘記麥卡錫主義陰影

拜登(Joe Biden)政府當中的華府建制派延續冷戰競爭思維,而推行《2021美國創新及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2022年美國競爭法》(2022 America COMPETES Act)的立法,以調動聯邦資源、刺激經濟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與中國競爭。

但布雷尼斯與傑克遜指出,過度專注於大國競爭會帶來問題,因為人的好鬥、好勝個性,會使他們忘記大國競爭戰略最初的目標,變成單純以政治口號(或更具體來說是零和競爭的衝動)來進行競爭。他們強調,冷戰與西方的國際民主戰略相剋,讓西方國家更難在自己國內建立一種「賦予所有公民權力、能反映多數派共識、有助於鞏固海內外民主政體」的民主制度。

「冷戰的影響遠比決策者想得要複雜可怕。」文中指出,美國在上世紀冷戰期間,雖確實創造了經濟增長繁榮,但與蘇聯的競爭激起了美國境內對共產黨的恐慌,造成打壓與不公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對言論自由、種族平等、經濟平等以及民主多元性產生有害影響。

例如,充分就業、全民醫療健保和工會計劃被抨擊成「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使得1930年代羅斯福新政(The New Deal)遺產被削弱,加劇了美國的階級不平等。還有,人們時常遭指控對美國政府不忠而丟掉工作,或遭列入華府和好萊塢的黑名單。

冷戰初期,美國政府基於種族、性別、階級身分來推崇傳統生活,這種社會氛圍也導致婦女解放運動被推遲。由於右翼保守勢力要求職業婦女回歸家庭擔負照護角色,女權運動直到在越戰與其他爭取權利的示威一起找到發言權才風起雲湧。

冷戰也影響到美國社會階級流動性,國家注重軍事國防領域,壓縮提升民權與社會福利的空間。當時美國政府就犧牲了對美國非裔就業機會和基礎設施的投資,來支付越南戰爭的費用。

五角大廈的支出平均占美國GDP的7.6%,而1946年至1960年期間,教育支出僅占3%。國家提倡航太軍事高科技領域(受國防支出補貼),惠及受過高等教育的中上階級,意味著其他領域的美國人在沒有高學歷加持的情況下,不得不在服務業從事不安全且低工資的工作,而難以獲得向社會上層流動的機會。

「大國競爭不利於民主」一文表示,美國總統拜登未能看到冷戰的真實面目,使美國沒有準備好應對當今大國競爭給民主社會帶來的風險。拜登政府以為這種對抗將有利於美國中產階級和整個世界,但事實上它已經毒化了美國政治,反倒幫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把,並在新冷戰中累積了本該能避免的戰略風險。

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簽署《中程飛彈條約》成為冷戰和解里程碑。(AP)
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簽署《中程飛彈條約》成為冷戰和解里程碑。(AP)

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簽署《中程飛彈條約》成為冷戰和解里程碑。(AP)

當今美中大國競爭,使種族主義在美國崛起

現在美國與中俄攤牌造成最明顯且直接的代價,發生在華裔、俄裔身上。過去幾個月,美國俄裔和華裔移民遭受仇恨攻擊的案件就增加了不少。自2021年起,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事件增加了339%。俄羅斯今年2月入侵烏克蘭後,俄企在美國遭到抵制,迪士尼拒絕在俄羅斯上映新電影,加州民主黨眾議員斯瓦維爾(Eric Swalwell)甚至建議「將每個俄羅斯學生踢出美國」。

拜登大力譴責針對俄裔、華裔移民的種族主義和仇外行為,這麼做是對的。但布雷尼斯與傑克遜認為,反種族主義不僅僅需要公開譴責,還必須使美國境內的種族主義情緒更難被煽動,而不是更輕易,拜登政府在這方面就失敗了。

美方每一次掀起大國競爭議題,都無意間提振美國、中國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節。兩名學者向美國政府疾呼,大國競爭框架讓習近平在中國的權力寶座坐得更穩,美國極右翼極端分子、陰謀論者和為了選票迎合白人至上與右翼陰謀的華府政客也都在助長獨裁者的權勢。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時任總統川普與共和黨政治人物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和「功夫流感」,讓歧視主題標籤的數量進一步暴增,就連主流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都出現有人辱罵「#讓阿共仔中國人償還」(#makethecommiechinesepay)。

美國非裔參加反對亞裔仇恨犯罪活動(AP)
美國非裔參加反對亞裔仇恨犯罪活動(AP)

美國非裔參加反對亞裔仇恨犯罪活動(AP)

布雷尼斯與傑克遜表示,大國競爭還讓美國的保守派找到避免政治問責的藉口,有問題就拿「中共惡棍行為」擋槍。例如,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暴動,英國廣播公司(BBC)問即將離任的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這一事件將如何影響美國的全球形象,他竟答非所問說:「我覺得這問題基本上就是中國的宣傳。」

共和黨全國參議院競選委員會(National Republican Senate Campaign)也在2020年競選時,拉中國來背川普防疫不利的鍋,該委員會曾指示保守派候選人,向選民灌輸中國掩蓋新冠病毒而奪走成千上萬人命、民主黨人對中國立場軟弱等等立場。民主黨也是如此,俄亥俄州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瑞恩(Tim Ryan)在競選時,將美國藍領工人的經濟困境歸咎於中國搶走工作機會,並稱「這是我們與中國的對決」。

「大國競爭不利於民主」文中指出,拜登政府以增強美國競爭力為由,說服國會投資預算於基礎設施上。但同樣的藉口被共和黨與保守派民主黨人拿來使用,結論卻變成國家預算不能投資於美國的長遠未來: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去年公然反對拜登的《優質重建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理由是美國需要這筆錢來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突發事件。

該文強調,無論增加軍費開支的優點如何,它實際上都是以犧牲直接惠及美國人民的專案資金為代價——就像冷戰期間那樣。這意味著民主黨人利用大國競爭作振興美國的關鍵藉口,卻在美國政治現實上押錯了賭注。

中美關係、中美新冷戰。(美聯社)
中美關係、中美新冷戰。(美聯社)

中美新冷戰。(美聯社)

與專制政權展開競爭,反讓獨裁者操縱民族主義

「大國競爭不利於民主」文中解析,在中國境內,與美國進行大國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也產生了類似的愛國民族主義、仇外心理。中共的愛國主義還帶來好戰與擴張主義,其「戰狼」外交帶有政治目的,能向民眾合理化中共對解放軍實力的投資──就像美國的大國主義、種族主義情緒成為五角大廈巨額預算的藉口一樣。

中國政治經濟以及習近平的統治,都奠基於中國企業巨頭的成長上,這些企業以血汗工時剝削當地勞工,將賺取的利潤轉移到斯里蘭卡等有投資風險的國家內。這就是中國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資金的過程。換句話說,中國在國外的經濟影響力其實是建立在國內的不平等和壓迫之上,而大國競爭將促使中國保持這種過程不斷循環下去。

經濟成長是中共獨裁的正當性來源,最近中國已經陷入成長困境,中共就需要另一種合法性來源。對習近平來說,民族主義就是在中國高剝削的經濟體系中團結民眾政治秩序的黏合劑。

普京和習近平。美國學者指出,中國發動「新冷戰」企圖默默削弱美國勢力,美國不能將中國視為俄羅斯之外的次要威脅。(美聯社)
普京和習近平。美國學者指出,中國發動「新冷戰」企圖默默削弱美國勢力,美國不能將中國視為俄羅斯之外的次要威脅。(美聯社)

普京和習近平。(美聯社)

最近的歷史也表明,大國競爭並不會削弱獨裁者,還可能適得其反,因為推動獨裁者崛起的威脅──民族主義、經濟不平等和民主倒退──會在新冷戰的框架下浮現。

大國競爭一旦開始就會不斷升級,如果美國始終將大國競爭作為國家戰略的基礎,那麼這競爭將成為不斷循環的歷史,驗證著俄羅斯和中國走向發展軍國主義的道路,並使美國官僚機構長期要求為大國衝突做準備。結果就是,美國選擇大國競爭路線,將無法徹底剷除威脅民主的根源,讓民粹主義與獨裁者有機可乘。

布雷尼斯與傑克遜在文末寫道,有鑑於公眾渴望看到美國政府提振民生社會生活,現在正是改變方向的時候了,一個真正的大國將竭盡全力解決因疫情而惡化的未決問題──種族不平等、經濟不平等、公共衛生危機和失控的環境危機──這些問題單靠地緣政治競爭是沒辦法完好解決的。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中國提「全球安全倡議」能獲南半球國家共鳴 學者:可從聯合國拉票達到改變國際秩序目的
相關報導》 川普東山再起?!《華郵》:最快9月就會宣布,再戰2024美國總統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