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的台灣因素

美媒11日傳出拜習線上峰會將在15日舉行,如果屬實,這大概是有史以來從訊息發布到正式會面時間最短的峰會。

情況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美國內部的形勢。一則美國的確需要這樣一個峰會來應對內部的問題;二則是美國內部的形勢混亂。所以這是在8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接受CNN訪問,就其相關中國政策做一說明,而中共外交部長王毅也在次日於《人民日報》以具名文章回應,在這樣的高空對話後,這一峰會才能算是有了譜。

嚴格而論,美方是自G20峰會結束,拜登回到華府後,處理完國會1.75兆美元的基礎建設經費後,才開始全面專注在此一問題上。因為拜登政府內部在若干重大議題上是處於分裂局面;就對台議題而言,至少分成兩大派,拜登總統本人與氣候特使凱瑞是一派,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國務卿布林肯與有「印太沙皇」之名的坎伯則另屬力主對中共強硬的一派。這樣的結構,再加上華府普遍的反中氣氛以及只會跟著起鬨的國會議員,使得拜登的中國政策基本難行。

但若就美國內部的需求而言,美國的經濟情況已不再允許拜登政府再拖下去;美國在經濟問題上亟需中共的配合,從雙方降低關稅、第一階段的貿易實施,再到美國國債問題都要北京的「協助」。此一情況連帶影響美國明年的期中選舉;更麻煩的是,以拜登的一任政府來看,若是明年期中選敗,極可能導致2024共和黨的「川普們」班師回朝;影響所及終將導致美國的終極沒落。因此,拜登就其中國政策上有不得不爾的壓力。

就北京而言,美國前總統川普的4年任內作為,使得北京在政治外交的道德性議題上,有了強大的著力點。因此也在相關議題,尤其是在對台議題上有更大的自信。這在王毅9日的文章中可以清楚看出。

蘇利文在8日的訪談中,清楚的就兩大議題給出了答案,一是拜登政府並不尋求改變中共政府,雙方是可以共存的。二是台海維持現狀。然則,在第二個議題上北京顯然尚不滿意,但就階段性的發展而言,這大致會是一個可能的妥協點。若就歷史的發展來看,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在向台獨、一中一台傾斜。早在柯林頓時代,美國的中國政策就曾經是「不支持台獨、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兩個中國」,在小布希年代亦曾是「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其後的歐巴馬執政時,台北則是馬英九任總統,沒有類似問題;直到蔡英文、川普相繼上台,天下大亂,此一問題才再度浮現。

而拜登出任總統後,相關政策歪歪倒倒,就連拜登本人說法都顛三倒四、前後難解。蘇利文8日訪談的說法則是,「台海維持現狀、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此說雖因沒有「不支持台灣獨立」,尚不如柯林頓、布希時代,但維持現狀的定義為何,其中就有玄妙之處。看來當前的角力之處,或許就在美國是否「不支持台灣獨立」了。(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