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夏日樂學」推動有成 6年7.5萬學生受惠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推動6年有成,累計7.5萬學生受惠,參與各校利用暑假推出多元主題式活動課程,廣受學生歡迎,今年多達695校863班2萬多名學生參與,規模創下新高紀錄,今天頒獎表揚辦理績優學校,肯定校方發展創意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本土語文活動課程,加強學生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教育部民國104年開始推動「夏日樂學計畫」,補助國中小學每年暑假規劃2至4週課程,活潑的方式加強本土語文或整合式課程,引領學生「暑期增能、做中學習」,辦理多元豐富的主題式活動課程。

教育部今天舉辦年度成果發表會,頒獎表揚績優學校,邀請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學生帶來本土語文歌謠舞蹈表演,分享「夏日樂學」實作心得,展現特色學校辦理成果。

臺東縣大南國小以東魯凱族傳統文化為主題,學習山林智慧,帶學生學習部落生態、無炊具野炊、月桃編織、達魯瑪克部落小米收穫祭及鞦韆祭等課程,同時結合部落祭典,透過沉浸式、體驗式傳承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中連續3年辦理「夏日樂學」課程,從生活到語言,再深入到文化,以客家說唱藝術、舞蹈、植物染、創意美食、龍肚文化之旅、客家歌謠創作等課程,透過互動式體驗活動,讓孩子自然而然說本土語。

彰化縣王功國小推動創客創意課程,教導學生學習程式語言,運用mblock5程式,操控Brain Go小車運行,並結合機電以主機板與觸控式鍵盤組裝,製作透過密碼及感應卡打開的「brain go感應寶箱」,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程式設計、邏輯推演的概念,探究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潛力與熱情。

教育部指出,夏日樂學計畫讓學生在輕鬆時刻學習本土語文,強化與土地家鄉的情感連結,並擴展學習視野及興趣,未來活動將持續舉行,讓更多學生體驗多元、創新、豐富的課程體驗。

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成果發表,邀請閩南語學生帶來歌謠舞蹈。(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成果發表,邀請原住民族語學生帶來歌謠舞蹈。(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成果發表,邀請客家語學生帶來歌謠舞蹈。(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