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價之亂 學者籲文化部站出來

獨立書店因獨特氛圍及經營品味,成為在地特別風景,可惜不敵電商及大型通路的折扣戰,生存十分不易。圖為晴耕雨讀書店。(本報資料照片)
獨立書店因獨特氛圍及經營品味,成為在地特別風景,可惜不敵電商及大型通路的折扣戰,生存十分不易。圖為晴耕雨讀書店。(本報資料照片)
獨立書店不只有賣書,還成為在地文化基地,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圖為位在雲林的虎尾厝沙龍。(本報資料照片)
獨立書店不只有賣書,還成為在地文化基地,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圖為位在雲林的虎尾厝沙龍。(本報資料照片)

電商雙11折扣戰重創圖書商品,獨立書店、出版社跳腳,40多家獨立書店串聯歇業一天。淡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楊宗翰表示,把書商品化沒什麼好譴責,也沒有消費者會拒絕便宜貨,但不合理的圖書價格,破壞的是產業環境,「文化部應該要站出來,要能嘗試傾聽上中下游各業者的聲音。」

對此,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文化部一直以來用很多實際的行動來支持獨立書店,但電商折扣戰是商業行為,「我們尊重獨立書店不以促銷為手段的方式來維護文化產品一定的質量。」針對文化部的回應,楊宗翰則表示難過,「我們需要的不是尊重,是行動。」

讀者愛低價 出版社憂

相較多間獨立書店大動作串聯「歇業」,出版社相對比較沒有聲音,也讓消費者質疑,認為只有獨立書店在「情緒勒索」。不過有出版社私下表示,目前其實是卡在公平交易法,若出版社擅自下架、不供貨,平台可以向出版社提告,因此出版社無法立刻採取行動。

楊宗翰也認為,當價格秩序被破壞,造成既定印象,如果讀者習慣低價,就變成圖書沒有66折就不會買,「除了政府,讀者扮演重要角色,社會應該集體反思,究竟需不需要、在不在意圖書出版產業。如果文化被賤價處理,其實對整個產業、讀者都是吃虧的。」

保護智財 不適用折讓

有出版社編輯表示,這次最大爭議是特定通路仗著自行吸收折扣,也未告知出版社,在雙11之前就進行折扣,之後也不尊重出版社意向,遲遲拖著不改回,才引發其他通路的抗議,「這不是出版社選擇下架就能改變的事,中間有很複雜的衝突。出版社無論作不作為,都是動輒得咎,最後幾乎都是小出版社、小通路被拿來當議題的祭品。」

該編輯表示,書不是不能打折,但當打折打到跟員工價差不多,甚至折讓已經低於其他主要通路進價的時候,到底還有沒有道理?雖然書是商品,但書的特性就是受限市場規模,產量低、成本變高、毛利降低,而且智財內容相當不容易保護,「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用於一樣的折讓處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