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點評--一味軍購不足以促進台灣安全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日前表示,大陸在未來十至十五年內,仍然沒有軍事登陸台灣的能力,所以「現在」不會對台實施兩棲登陸。其實,此番言論和台灣所需要的和平與安全,根本是兩回事。台灣豈能因而以為可以高枕無憂?歐布萊恩也承認了,大陸還是可以用飛彈襲擊台灣。
 
兩岸當局之間的僵持及加劇對抗,對台灣是極大的消耗,將使台灣深深陷於不安定的環境中,並造成經濟與民眾福祉受到傷害。據台灣軍方10月8日發佈,今年以來,已有1710架次大陸軍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其中49架次越過海峽中線;台灣出動2972架次升空因應,每架次升空一小時即耗費一百萬元台幣,所以已增加耗費255億元。
 
早在二、三十年前,台灣軍事首長就曾顧慮過,如果大陸軍機輪番以大批方式靠近台灣,台灣軍機也升空,那麼經過數回合後,台灣就會缺乏足夠的軍機和飛行員來應對。而上述的升空耗費還遠遠未達到兩岸都出動大批軍機在空中盤旋比劃的地步,所以若是兩岸當局的相互敵意未能化解、政治互信無法重建,台灣所面臨的來自大陸的軍事壓力及為此將付出的經濟消耗,勢必激增,同時還會遭受國際空間被限縮與邦交國再流失。
 
對於這些情況,歐布萊恩於本月兩次涉及台海的講話中,均非呼籲兩岸重建互信以恢復對話,更未要求台灣停止以台獨來刺激台海局勢,而是鼓吹台灣應該增加採購軍備,還直指台灣的軍費佔比太低。近年台灣已經成為東亞地區的「燃點」,也被國際危機組織ICG列為全球16危機升高的地區之一,結果美方要角給台灣的建議竟然只是買武器。
 
兩岸關係並不是未曾歷經和平發展。在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期間,兩岸當局基於九二共識而良性互動,沒有人認為會有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此前的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推動國共和解,則被陸方評價為「拆除了戰爭的引信」。如今,兩岸各界卻是紛紛議論台海戰事會不會爆發、何時爆發?形勢逆轉之快速令人驚異浩嘆,這當中既有台灣執政黨大舉「去中國化」來為台獨鋪路的因素,也有川普政府慫恿台灣加入反中陣營的因素。
 
國民黨執政期間向美國購買的軍備也不少,人們卻不必擔心兩岸動起真刀真槍,亦即雙方能對話就毋須對抗,還能促進經貿互利與台灣的國際空間,現在則都反向而行,致使台灣與和平安全的距離愈來愈遠。當台灣因加強武裝而成為歐布萊恩所稱大陸難以吞嚥的豪豬時,他所坦言的大陸可能使用飛彈來對付台灣就會接近真實了,而這絕對不是台灣民眾所需要的。

縱使大陸的兩棲登陸能力仍有限,然而當台獨的腳步不止時,大陸在未實施「武統」前,從「武嚇」到「武打」仍有不少選項,都是台灣所須力求避免的。而且美國正在增加售予台灣攻擊性武器,也就必然招致大陸部署更多針對台灣的攻擊性武器,一旦開啟戰端,後果必然不堪設想。
 
台灣應有一定的軍備乃各方所能理解,但是台獨動作持續且無法實現兩岸和解對話時,軍備派用上場的機會就將愈來愈大,結果終究是台灣民眾受害。 【大華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