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拒緬甸軍事領袖參與峰會 考驗東協不干預立場(影音)

緬甸政變至今已逾8個月,儘管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日前宣布將緬甸軍方領袖排除在峰會之外,但外媒分析,東協改變不干預政策的決定,更多是著眼自身的名聲,而非緬甸的處境。

緬甸軍政府特赦 釋放5,000名囚犯

緬甸今年2月爆發軍事政變後,使得緬甸全國陷入混亂,反軍政府的民主示威運動遭到軍方的強力鎮壓,這8個月以來,已經造成上千人因此喪生,並有超過8,000人遭到逮捕。

但就在10月18日、緬甸佛教重要節日「點燈節」(Thadingyut Festival)這一天,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宣布特赦,釋放逾5,000名參與反政變抗議活動的囚犯。

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原音)因為許多不同的原因,他們參與了暴力抗爭。在這些曾服刑或面臨審判的人中,適當的人將在點燈節期間被特赦。』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they participated in violent protests. Among those who have been serving or facing trial, appropriate people will be given a pardon to perform merit during the Thadingyut festival.

示威民眾從獲自由 與家人重聚相擁而泣

緬甸全國各地的監獄,連續幾天都聚集了大批民眾,準備迎接這些被釋放的人犯。一輛輛巴士從監獄中開出,車上的獲釋者也向窗外群眾們揮手致意。

許多被拆散家庭因此終於能夠團聚,不少人在睽違數個月之後再次見到他們的家人,紛紛相擁而泣。

抵制緬甸 東協拒軍方領袖參與峰會

這是緬甸政變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人犯釋放。但緬甸軍方的這個舉動,並不是因為已經改變心意,而是軍方正面臨著越來越高的國際社會壓力。

緬甸軍方在今年4月與東協達成了五點共識,其中包含終結暴力、允許東協特使居中協調舉行對話,並訪問緬甸與各方利益相關人士會面。然而,緬甸軍方卻一直拒絕合作,不願讓特使與遭關押的民選領袖翁山蘇姬等人會面。

對此,東南亞國協在15日的一場緊急會議中,做出了一項意外的決定,宣布在10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東協峰會,不會邀請緬甸軍事領袖敏昂萊,只會允許緬甸的非政治性代表參加東協會議。這不僅是東協至今對緬甸軍方最明確的一次抵制,也改變了東協長期堅守不干預內政的立場。

東協著眼自身聲譽 不干預立場受考驗

不少專家都指出,由於東協一直無法迫使緬甸終結暴力,開放人道援助的管道,並與反對派人士展開對話,也讓東協不干預內政的立場面臨考驗。

也有外媒分析指出,拒絕緬甸軍事領袖參加峰會,更多的著眼於東協的聲譽,而非緬甸的現實處境。

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分析指出,對於東協來說,這個決定不會產生太多代價,既可以讓他們不會因為讓軍政府參與峰會,而受到國際的批評;同時,在緬甸政治領袖缺席的情況下,東協其他9個成員國也能順理成章不用在峰會中處理緬甸的敏感議題,而可以把焦點放在提供緬甸更多的經濟與人道援助。

內戰陰影持續壟罩 緬甸需國際更強力作為

儘管美國與歐盟等國,不斷對緬甸軍方施加壓力,祭出了多項制裁,但仍無法構成實質上的壓力,迫使緬甸軍方做出改變。

聯合國緬甸特使柏其納(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先前也警告,在缺乏國際一致行動的情況下,緬甸內部的武裝衝突持續惡化。反軍政府的勢力也越來越軍事化,使得緬甸各地持續發生大規模的暴力事件。

美國國務院官員近期也呼應柏其納的說法,認為緬甸正在走上成為一個「失敗國家」的道路。美國國務院參事蕭雷(Derek Chollet):『(原音)最終的後果,將會有一個在亞洲中心的失敗國家,而趨勢線,如同我所說的,在政治上、經濟上、安全情況,及人道情況,只有變得更糟。』

"The ultimate consequence would be a failed state in the heart of Asia and the trend lines, as I said, politically, economically, the security situation, the humanitarian situation, are only getting worse."

敏昂萊先前宣布將延後解除緊急狀態,並會在2023年8月重新舉行大選,但在面對緬甸日趨惡化的情勢,美國與東協可能還需要有更強硬的立場與作為,才能化解緬甸危機,儘早讓緬甸重回民主的軌道。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