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流汗也可能「隱性缺水」引發血栓、腎衰竭危機!看懂5個缺水跡象要你快補水


【蔡經謙報導】一般想到脫水二字,或許不少民眾會認為只有大量流汗夏季才可能發生。事實上,冬季由於環境乾燥、開暖氣因素都會令民眾水分容易散失,再加上人體本就會不知不覺逸散水分、不覺得口渴等因素,就恐讓人不知不覺「隱性缺水」,對腎臟、心血管帶來負面影響。專家表示,可從身體3部位跡象看出缺水跡象。

日本東邦大學名譽教授、心臟專科醫師東丸貴信表示,近期因睡眠不適、身體狀況不佳到醫院的患者變多,檢查後發現因「脫水」引起的案例增加,因此提醒,脫水不只夏天需警戒,冬天也有注意的必要。

脫水不僅口渴!恐傷腎臟、心臟、腦部,甚至產生心肌梗塞、腦中風風險

一旦人體脫水,不只是會感到口渴、頭痛、心悸、倦怠感,放著不管更恐對腎臟與生命造成傷害。東丸貴信說明,脫水會使血液量減少,不只微血管,包括冠狀動脈、腎動脈等大血管的血液循環也會惡化。

當血壓降低,血液無法順利送至身體各臟器,便恐引起各器官衰竭。而最需要血液穩定供應的器官除了腦部與心臟以外,特別需注意的還有腎臟。當送往腎臟的血液量減少,老舊廢物就無法順利排出,累積在身體中恐導致腎炎,使腎臟機能降低,甚至與腎臟衰竭產生關聯,相當危險。

此外,脫水也會令血液黏度上升,紅血球會失去柔軟性、白血球容易緊密相連、血小板容易變得僵硬,當血球無法柔軟地變形,就容易產生血栓。若發生在腦部、心臟血管,就容易產生腦梗塞、心肌梗塞,不論何者都恐危及生命。

乾燥環境、開暖氣恐造成冬天易脫水,戴口罩也別懶得喝水

脫水所造成的影響不只是口渴而已!一篇由日本濟生會橫濱市東部醫院患者支援中心長長谷口英喜監修的文章,將常見的脫水分成天氣炎熱導致流汗與體液流失、生病時發燒嘔吐拉肚子、腸胃不適或需控制水分攝取等三種成因。而除了上述三者之外,冬季時人體可能發生缺水的原因之一則是「乾燥」,因為體內的水分不只會透過流汗、尿液排出,也會從皮膚蒸發,當濕度變低,水分就相對容易散失。

東丸貴信則針對冬季常見流失水分方式進行說明,雖然部分原因在夏季也會發生,不過相較於會較留意水分補給的炎炎夏日,冬季時民眾或許更應留意自己的狀態。

  • 環境因素:空氣較乾燥、長時間使用暖氣會令體內水分容易蒸發,提高冬天脫水風險。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也曾為文說明,暖氣會帶走空氣水分,使身體缺水症狀更明顯。

  • 無感蒸發:除了排泄、流汗外,水分也會從呼吸、皮膚蒸發。健康成人一天約會失去900ml水分。

  • 戴口罩:除了因應疫情與預防流感外,戴口罩是不少民眾冬天的保暖習慣。不過,由於會呼氣在口罩內側,吸氣時會吸入濕潤的空氣,令嘴巴、喉嚨較不會乾燥,因而較不會感到口渴。此外,也有民眾嫌脫口罩喝水麻煩,而減少水分補給,因此容易一不小心陷入脫水狀態。

3部位判斷是否隱性缺水!65歲以上高齡者更要小心

若要得知身體缺水與否,除了從口渴、尿液變濃等跡象判斷外,長谷口英喜監修的文章指出,脫水初期會令頭部、消化器官、肌肉產生症狀:

  • 腦部

    • 頭痛

    • 集中力低下

    • 白天有很強的睡意

  • 消化器官

    • 食慾不振

    • 腹部不適

    • 消化不良

  • 肌肉

    • 身體難以出力

    • 肌肉痛

    • 腿抽筋

此外,不只一般民眾,高齡者更該多加留意身體水分是否充足。林口長庚高齡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英仁曾受訪指出,由於老化,65歲以上高齡者缺水原因眾多,除了因唾液腺退化較不容易感到口渴外,也有民眾是因擔心排尿問題而不敢喝水,或因吞嚥功能不佳不想喝水。

長谷口英喜監修文章也特別提出,65歲以上高齡者須留意以下隱性缺水的跡象:

  • 皮膚乾燥、無光澤、斑駁

  • 口中黏膩、口水少,有無法吞口水的經驗

  • 便祕,或上廁所時覺得比以往更難排便

  • 皮膚沒彈性、手指捏皮膚後,痕跡殘留3秒以上

  • 腿水腫,脫鞋後痕跡殘留10分鐘以上

開暖氣需額外多補充水分!加濕器、曬衣服都是增加濕度的妙招

那麼,該如何避免自己缺水呢?東丸貴信建議,即使沒有口渴,也應每2小時補充一次水分,和大量流汗的夏日需補充電解質不同,冬天可喝水或茶即可。特別須注意的是,由於睡覺時會失去200ml水分,並將300ml儲存至膀胱,也容易脫水,因此建議在睡前30分鐘補充200ml水分。

此外,天冷時不少民眾會透過暖氣禦寒。營養師陳詩婷為文說明,一般民眾一天需要水量約是體重乘以30~40ml,亦即體重50kg的民眾一天至少需要1500ml水分。不過,若開了暖氣,則應額外多加500ml,亦即50kg民眾至少攝取2000ml。

除了補充人體水分外,為了避免冬季環境過於乾燥,也須留意環境濕度狀況。儘管台灣濕度不像海外他國那麼低,但若發現因空調、暖氣等因素導致溼度降低,則可透過加濕器維持濕度。

根據啓新診所衛教資料,人體適宜的健康濕度為50~65%,除了避免水分過度散失外,維持適當濕度可避免皮膚乾裂、黏膜乾燥、呼吸道受刺激、降低空汙、過敏風險。

此外,長谷口英喜監修文章則近一步指出,可透過在室內晾衣服、晾濕毛巾,定期開窗戶換氣等方式避免室內過於乾燥。陳詩婷營養師則撰文說明,開暖氣時順便在室內「烘衣服」可讓衣物快乾且不容易發霉;空氣對流則可避免民眾煩悶、胸悶。而若冬天有開暖氣的習慣,則建議睡前開1~2小時,待室內溫暖即可關閉,避免過度乾燥讓身體不適。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身體缺水血太黏易血栓、中風!看懂5個缺水跡象要你快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