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檔藝術家 作品風格大不同

「關了一扇門,必打開另扇窗」,天生聾啞的雕塑家林良材曾表示「藝術這條路,我碰到的困難絕對比別人多,但這些並不會影響我對創作的熱愛,也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也只會做這件事。」儘管他只能用手語、寫字溝通,但從沒有因自己聾啞,減少與旁人的交流,創作的主題更是一直圍繞著「人」。

林良材37歲到比利時留學,曾獲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獎,回國後才從事雕塑創作,以生鐵、紅銅作為材料;用敲打、燒灼和切割方式創造作品。其中人體雕塑材料生鐵,鏽蝕過程中,表面逐漸轉為橘金色,最後甚至整個斷裂,都是林良材想要表現的美學。

他的作品先後獲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及布魯塞爾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也曾獲吳三連獎。

45歲才當爸爸的林良材,大女兒林芷安雖也天生聾啞,現在則是新銳藝術家,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研究所,擅長雕塑、裝置藝術,且已經多次展覽,展露藝術的天分。林良材身上的衣服穿著,都是大女兒一手打理,旁人都說,看了很「潮」,更看不出林已73歲。

林良材的妻子張潔說,林芷安念大學時,不願意告訴同學,父親是知名藝術家,同學還是輾轉知悉,私下曾質疑,芷安作品都很優秀,是不是父親幫忙?直到後來念了研究所作品風格慢慢成形,與父親作品完全不同,而且走得路線也不一樣,創作偏向裝置藝術,成為難得的父女檔藝術家,卻有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