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2025年打國際盃 7檔國產自駕巴士概念股看俏

幾乎百分百台灣製造的無人駕駛電動巴士,陸續上路測試,待未來技術成熟,相關供應鏈將跟著受惠。
幾乎百分百台灣製造的無人駕駛電動巴士,陸續上路測試,待未來技術成熟,相關供應鏈將跟著受惠。

新北市第1輛自駕巴士,9月正式在淡水上路、載運乘客,引起民眾好奇。事實上,近年全球積極發展自駕車路網,法人預估,5年後全球自駕車市值將突破450億美元。台灣目前有8個以上研發團隊,其中以工研院攜手車王電等14家廠商的團隊最受矚目,目標在打入國際自駕市場。如今技術逐漸成熟,國產自駕巴士也進入量產階段,在政策強力主導下,相關概念股正悄悄水漲船高。

「這輛巴士怎麼沒有司機?媽媽,這是幽靈公車嗎?」今年9月,新北市第一輛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簡稱:自駕巴士)正式在淡海新市鎮上路測試,小朋友們看到實驗車時紛紛驚呼,這實在太神奇啦!

限定路段 試營運體驗

根據交通部規劃,目前自駕系統僅在限定道路測試,以新北市為例,路線從輕軌崁頂站到美麗新廣場。記者探訪巴士站,詢問搭乘的民眾,發現不論是大人還是小朋友,皆對自駕巴士的運作、車聯網服務,感到無比新鮮。

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表示,5年後自駕車將出現爆發性成長。
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表示,5年後自駕車將出現爆發性成長。

1位從事科技業的薛媽媽說:「無人駕駛車,印象只會出現在科幻電影,沒想到現在活生生地在眼前,而且還是人人可搭乘的大眾運輸。」問她巴士不靠司機駕駛,會不會怕怕的?她笑說:「小朋友都不怕,大人都怕死了。但體驗過才發現,自駕車比真人駕駛更安全。」

「自駕巴士在3年內,會先在特殊場域,例如公車專用道,以示範運行的方式發展,另外,台灣電動巴士每年汰換需求約1,500台至1,700台,需求量不算高,營收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但預計到2025年,隨科技、基礎建設、法規陸續到位後,全球自駕巴士與車輛需求,將出現爆發性成長。」車王電集團暨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表示:「屆時將產品擴到海外,營收才會真正可觀。當然,站在廠商立場,不可能等量產後才開始投入發展。」

政府推波 供應鏈看漲

談到自駕車,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就是電動車的一種,只不過車上搭載高等級的先進科技,例如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感測IC、車聯網等,讓車子可以達到無人操控也能行走的狀態,而現在電動車都有自駕輔助系統,只差在等級不同。

電動自駕車已成為全球重要趨勢之一,台灣政府也積極祭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廠商發展電動車。去年國產自駕小巴亮相,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右3)、交通部次長祁文中(左3)出席活動。
電動自駕車已成為全球重要趨勢之一,台灣政府也積極祭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廠商發展電動車。去年國產自駕小巴亮相,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右3)、交通部次長祁文中(左3)出席活動。

「很多國家都已訂出傳統燃油車的『末日條款』,像是北歐部分較積極的國家,明訂5年後禁售燃油車,不少國家在2030年起全面禁售,而預計到2050年,市面上會看不到汽油車。」黃文清表示,現在電動車在全球市占率不到3%,但在各國政策法規主導下,相關供應鏈的夢龐大到難以估計,「電動車只要吃到燃油車3成市占率,股價就很可怕,而且這是遲早的事,台廠受惠最大的族群是電池、馬達供應鏈。」

力拚量產 團隊藏商機

再將鏡頭拉回台灣,政府除計畫在2040年汽機車全面電動化外,在自駕車的發展更是積極。根據KPMG日前發表的「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準備度報告」,綜合政策及法規、技術創新程度、基礎建設、消費者接受度等4項因素,評比全球30個國家自駕車布局,台灣排名第13,超越德、澳,新加坡則位居第一。由於技術備受肯定,產品外銷指日可待,一如蔡裕慶的預測,營收大爆發期將是海外市場擴展之時。

車王電近年積極投入電動自駕車研發,法人看好長期股價表現。
車王電近年積極投入電動自駕車研發,法人看好長期股價表現。

目前台灣研發自駕車的團隊超過8個,最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國內近年最大宗自駕車產研合作案,由工研院攜手車王電,整合共14家廠商,其中6家是上市櫃公司,除車王電,還有佳世達、明泰科、東元電、華德動能、勤崴國際,計畫在2021年完成10輛Level 3+等級,也就是可在限定場域中完全自駕的自駕電動公車量產。這當中自然藏有投資契機。

華冠投顧分析師白易弘表示,自駕巴士最大特色是跳過內燃機,直接使用電動馬達,有3個關鍵靈魂:雷達、馬達、電池。

雷達方面,佳世達收購明泰已經獲准通過,其中明泰的24GHz雷達也已成功切入商用車和乘用車之自駕系統市場,並持續開發77GHz、79GHz雷達,與廣角影像技術融合提高解析度,日後的雷達網路交換器和網路攝影機,將灌入自駕系統。「雖然應用在自駕巴士的產品,還沒正式挹注營收,但廠商已經確定參與工研院計畫,頗具題材性。」

馬達製造上,白易弘點名東元,該公司近年積極研發車用動力,今年還新添全新T Power 90馬達及驅動器等產品。據了解,馬達驅動器在台灣已可進入商轉,目前公司著手研究海外市場需求。「東元股價仍在相對低基期,而自駕電動車對東元來說是多的業務,日後馬達技術成熟,營收可望倍增成長。另外,東元還有風力綠能發電題材支撐,股價相對抗跌。」

超前部署 長線釣大魚

至於電動車的重中之重:電池,市場最看好車王電,因其積極搶攻電動車電池,從電池平衡、電源系統,一直到電動車充電智能化基礎設施。尤其6月股東會上,車王電宣布將與華德及華德大股東、日本住友商事,共同合作瞄準海外電動車電池租賃,以及充電系統業務。

「我們旗下的華德動能,主要業務包括電控、電機、電池與智慧充電,5年後在電動車的業務占比將遠遠超過5成。」蔡裕慶透露。但他也坦言,台灣在發展自駕車輛上還有許多挑戰,例如:補助政策是否顧及到偏鄉、客運業者對自駕車的信心程度、後勤人員的培訓等。

有些台廠不但是台灣電動巴士供應商,也是特斯拉零組件夥伴,可多留意。(東方IC)
有些台廠不但是台灣電動巴士供應商,也是特斯拉零組件夥伴,可多留意。(東方IC)

此外,電池材料大廠美琪瑪,不但投入台灣自駕研發團隊,也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優勢在於不研發電池本身,而是正負極原料,直接影響續航力。撇除自駕巴士,全球電動車一旦量產,成長空間最大。」白易弘指出。

最後,白易弘提醒,自駕電動車的夢很大,但何時會反映在股價上難說,因與政府決心息息相關。「就像太陽能,夢也很大,政府補助很多,但太陽能廠未必真正賺到錢,股價近期漲,都是漲未來的夢想。」因此,在買股策略上,他建議掌握三不一要原則:不追高、本益比20倍或股價淨值比2倍以上不買、不短線進出,要有長抱3年以上的規劃,「有些股票現在還相對冷門,成交量不大,靜待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回落合理位置,伺機超前部署,長線來說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電動車搭載許多尖端科技,即便是儀錶面板也不同於傳統燃油車。
電動車搭載許多尖端科技,即便是儀錶面板也不同於傳統燃油車。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川普染疫 外資盯台股 推演三劇本
最大黑天鵝 撼動全球金融市場
下個兆元產業 各方搶進
離岸風電遊戲規則 拚年底定案
超強省錢魔人!買900間公司股票 34年靠優待券「吃喝免費」
股市進場時機?這裡教新手的你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