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醫師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臺灣的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記者蔡清欽攝)
醫師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臺灣的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記者蔡清欽攝)

▲醫師鄭百珊表示,異位性皮膚炎臺灣的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記者蔡清欽攝)

33歲陳姓女子長年受到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不只工作無法專心,晚上更是搔癢而無法一夜好眠,常常一覺醒來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血漬,身上幾乎體無完膚,而到奇美醫學中心求診,接受免疫抑制劑及窄波紫外線的治療,治療後病情雖得到緩解,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1個月後,皮膚得到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說明,在詳細評估及詳盡的解釋治療計畫後,屬於重度皮膚炎病的陳女終於開始接受免疫抑制劑及窄波紫外線的治療,治療後病情雖得到緩解,但因仍處於中重度,於是開始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使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陳女的皮膚得到改善,不只不需要再服用免疫抑制劑,更讓自己重拾自信,不再因為皮膚問題而影響她的社交及生活。

另一個案例,8歲小女童全身皮膚從頭到腳都是搔抓紅疹,無一處倖免,四肢關節處更是破皮流湯,因為關節處的皮膚劇痛讓小小年紀的她不得不蜷曲著身體、像個老人家似的緩慢移動,後來父母決定讓她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一個月後,皮膚終於得到改善。。

鄭百珊說,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溼疹,屬於一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台灣和許多國家均呈現上升的趨勢,台灣的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與其他異位性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有很強的連結。她說,生物製劑用於治療中至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需皮下注射,通常於治療4至6周就產生反應,許多病人使2周內癢感就降低。此藥物的安全性高,雖仍少見有結膜炎或臉部紅疹的副作用,但相較於傳統治療,在有效性與安全性上都較為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