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商機!數位醫療規模翻倍成長 投資人相中心理健康App

新冠肺炎改變了全世界,在封城政策下,全球各地百業蕭條。不過,在歐美卻有一個產業——「心理健康數位新創公司」——不論產業規模、資金挹注都紛紛擴張,成為疫情中異軍突起的黑馬。

由於疫情帶來的心理負擔與社交限制,「線上諮商」在市場上炙手可熱,更受到投資人青睞。而在德國,因《數位治療法》(Digitale-Versorgungs-Gesetz)認可數位醫療合法性,不僅費用可由健保負擔,醫生通過審核後也可透過數位App開處方箋,提供了數位醫療在德國發展的良好基礎。

新冠疫情加重心理負擔,心理健康新創異軍突起

2020年秋天,新冠肺炎正式在德國爆發感染,隨著染疫人數上升,各式規範互動的限制也越發嚴格,餐飲業、零售業等產業也紛紛在政府要求下停止營業。

然而,這些為了維持公眾身體健康而不得不為的措施,卻為許多人帶來心理上的負擔。一名長期受憂鬱症所苦的患者施密特(Jonas Schmidt)便告訴《德國之聲》,和朋友保持聯絡對他來說本來就不容易,而每周一次的諮商會談,也很難完全取代人際互動,因此,這些疫情帶來的改變對他影響甚鉅。為了尋求心理上的支持,施密特開始使用一款心理健康App「Selfapy」

「Selfapy」在2016年由布魯姆(Nora Blum)和貝巴赫(Katrin Bermbach)與舒茲費德(Farina Schürzfeld)三人共同創立,此平台結合了線上課程與個人化的心理照顧,至今已累計超過3萬用戶。

在新冠疫情之前,Selfapy就稱得上心理健康App這個範疇中的佼佼者,是相當受投資者青睞的新創企業,在2020年1月已獲得一筆高達600萬歐元的資金挹注。不過,隨著疫情升溫,Selfapy卻變得更加炙手可熱。

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德國有許多人與施密特面臨相同困境。不論是既有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是過去從未受憂鬱症或焦慮症所苦的人,都受到新冠肺炎在心理層面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許多心理治療的服務隨著疫情而中止,或者改採線上方式進行。

根據「NAKO」(德國針對群眾健康最大型的研究計畫)的問卷調查,「不論輕微或嚴重,有明顯憂鬱症狀者」在新冠疫情下比例由6.4%上升至8.8%;在60歲以下的德國人這個群體中,焦慮及憂鬱症狀增加了,其中又以年輕女性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

比起在疫情爆發之前,Selfapy的使用者增加了將近3倍,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選擇以Selfapy照顧員工的心理健康。創辦人布魯姆向《德國之聲》透露,從跟Selfapy合作的公司數量來看,單單在疫情爆發這一年期間,就跟過去4年加起來一樣多。

同時也是名心理學家的布魯姆表示,Selfapy的願景是降低尋求醫療協助的門檻,並促進大眾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布魯姆認為,疫情也間接幫助後者的推廣,她說:「我感覺到,(現在)一個人說出『我過得不好』,變得比較可以接受。」

社交距離下一切「線上」談:數位化風潮也席捲醫療產業

不過,疫情不僅讓「心理健康」這個主題回到大眾視野,「社交距離」等各種物理上的社交限制,更進而促進了醫療保健服務的「數位化」。試想,如果你在疫情期間身體微恙,但是又因擔心感染而不確定是否要出門看醫生,那麼「線上診斷平台」或許會是個好點子。至少,專門將眼光放在科技醫療服務的投資人懷斯(Christian Weiß)看準了這個商機。

Heal Capital是資本額高達1億元的風險投資基金,由私人健康保險協會(PKV)在2019年創設。專精於投資介於「醫療」與「科技」之間的產業,目標是聚焦在醫療服務產業的科技化、創新化、數位化。

身為Heal Capital基金的合夥管理人,懷斯告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我們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為這個主題帶來了非常多關注,也帶來很多活力。」他舉例,比方說出現了透過AI辨識咳嗽聲,藉此診斷是否罹患新冠肺炎的App。

而在這些創新的點子中,懷斯又以「心理健康」相關的服務為投資重點,懷斯說:「我們看見了心理健康App的巨大成長,尤其是有越來越多雇主願意為員工的心理健康花這筆錢。」他也告訴《德國之聲》:「在歐洲,每一個星期,我們都在數位心理健康這個領域發現有趣的新公司。」

除了歐洲,數位心理健康這個產業在美國更是蓬勃發展。2020年,這個產業共吸引1.5億美元資金投入,打破了以往紀錄。

而在數位心理健康產業發展史上留下一筆的是美國的新創公司Cerebral,這個App除了提供線上心理諮商以外,還可以進一步進行醫療診治、開處方箋、提供藥物等。在創立1年半內,Cerebral市值就已超過1億美元,可說是數位心理健康產業最迅速崛起的黑馬。

《數位治療法》奠定良好基石 疫情後成長可期

儘管在歐洲的心理健康新創業界,沒有出現像Cerebral一樣的盛況,但是投資人認為,這些新創公司有持續成長的潛力。懷斯說:「歐洲的市場比較年輕,但是非常有活力,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和多元的團隊,令人驚艷。」他希望,這些公司能保持其競爭力,日後能挑戰更重要的角色。

不過,這波由疫情助長的成長,在疫情退燒後還能繼續保持嗎?布魯姆和懷斯對此相當樂觀。他們認為,因為疫情使得人們開始重視心理健康,因此,縱使疫情過去,仍然會有人使用這個產業的產品,因而這個產業將繼續成長。懷斯說:「畢竟這個世界裡頭的各種挑戰,不會因為疫情結束就突然消失。」

事實上,在德國,這樣的改變也有非關疫情的因素。《商業內幕》指出,在2019年12月,聯邦政府通過的《數位治療法》已經為此領域的產業奠定良好基礎,數位醫療服務在此法框架下,能繼續發展。因為這項法規的通過,使用者使用這些App的費用可以由健保負擔,在聯邦衛生部(BfArM)的核可下,醫生也可以透過此類型的醫療App開立「數位處方」。

因為德國規定人人都要保健康保險,從保險到數位處方的完整架構,意味著線上醫療市場將十分龐大,Heal Capital另一位基金管理人韋伯(Eckhardt Weber)對此評論:「法律已經開放了、審核流程已經建置了,接下來就是差進入市場而已。」

布魯姆認為「數位處方合法化」這一步非常關鍵,目前,截至2021年1月,已經有9家App通過聯邦衛生部的審核,另外有20個還在審核中,不過完成審核流程預計僅需3個月。

布魯姆說:「我們的時代精神就是數位化。我們在網路上面找房子、找伴侶,也應該要可以透過網路照顧我們的心理健康,在這方面,德國還需要多多加油。」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百年首度!德國指派第一位「猶太拉比」 擔任軍隊宗教顧問
相關報導》 搶救蜜蜂大作戰》亂糟糟才自然!德國環保新政:打造「野花草地」提升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