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業怎麼救?歐洲各國竟幫雇主發薪水!

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接下來恐怕會掀起倒店潮、失業潮。在雙北疫情熱區,已傳出不少餐廳、咖啡館因不堪店租負荷考慮熄燈。雖然,行政院已緊急祭出紓困4.0方案,仍有不少人質疑成效。到底紓困金該怎麼發,最能救失業?

彙整去年歐美經驗,除了外界熟知,美國直接發紓困金的方法外,歐洲各國在去年疫情間,其實更傾向幫勞工繼續保住工作。一些英國學者認為,歐洲的方式更能降低民眾失業衝擊。

去年中,歐洲的德、法、英、義等國政府在疫情第一波來襲時,在宣布封城等措施時,其實也同步推出了短工時留才獎勵方案

這個方案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當企業因為疫情或封城被迫減少業務時,政府幫忙付一部分的勞工薪資,以便鼓勵企業用縮減員工工作的方式,代替裁員。但實際付出多少金額?要看該行業員工受影響的時數而定。例如,以前每天工作八小時現在只剩三小時,就以少掉的五小時來計算補助。

首先是英國,去年4月政府就為受到影響的勞工,支付最高八成工資,或最高上限2500英鎊、折合台幣9萬8173元的月薪,給封城期間被迫暫時歇業的行業。去年9月底之後則以縮減幅度的方式,維持補助到今年3月。

一位英國校園設備安裝員工馬修.艾倫(Matthew Allen),就是去年受惠於此補助的970萬人之一。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有家要養的他,感激地認為這項補助是及時雨,讓他在學校停課、無法到校服務期間依然能安心休假,薪水照領。

疫情期間,全球多國停課不停學。Photo by Compare Fibre on Unsplash
疫情期間,全球多國停課不停學。Photo by Compare Fibre on Unsplash

疫情期間,全球多國停課不停學。Photo by Compare Fibre on Unsplash

德國》搬出金融海嘯方案

再來是德國,因為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就曾推出「短工時」計畫,成功讓當時遇到經濟海嘯的企業裁員狀況遠比美國輕微。

這次在疫情期間,德國也推出更優惠的短工時獎勵方案:只要企業因為疫情各種封鎖措施,導致員工被迫減少一成以上的工作時數,政府就補貼企業最高六成到七成的員工薪資。

根據《德國之聲》統計,當地九成以上的汽車製造、旅館、航空與餐飲業都申請了「短工時」方案的補助;而這個補助計畫因考量疫情將多次來襲,延長到今年底。

不過,德國的短工時紓困方案有些不同,會規範要求雇主同時間提供技術訓練,以便讓勞工提升個人技能,不僅僅是金援而已。

至於義大利政府補助受影響勞工最高八成薪資,大約當地有一半勞工在幾次封城期間都拿到了補助。法國政府則補助當地企業一整年受影響勞工最高達八成的薪資。

而根據兩位英國牛津大學專研社會政策的學者,柏納.艾平浩(Bernhard Ebbinghaus)與路卡斯.列爾(Lukas Lehner)6月最新的分析,若拿英、德、法、義等國的失業率曲線,和美國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這些國家在實施新政策後,去年比美國更明顯壓低了曲線。

柏納·艾平浩(Bernhard Ebbinghaus)與路卡斯·列爾(Lukas Lehner)6月最新的分析,英、德、法、義等國的失業率曲線。
柏納·艾平浩(Bernhard Ebbinghaus)與路卡斯·列爾(Lukas Lehner)6月最新的分析,英、德、法、義等國的失業率曲線。

柏納·艾平浩(Bernhard Ebbinghaus)與路卡斯·列爾(Lukas Lehner)6月最新的分析,英、德、法、義等國的失業率曲線。

法國與義大利》若無補助,將失業近三成

尤其像是法國與義大利,根據兩位學者的估計,若不是因為這個補助,如表中的虛線,疫情間失業率有可能來到破表的近三成,實際上去年一直穩定地維持在10%以下,比起美國失業率曾經一度飆高到近15%來得好,同時避免了美國企業拿到紓困貸款依舊裁員的狀況。

從這點看來,歐洲各國疫情間勞工相對的生活衝擊是比較小的。

而如今,美國解封後大喊缺工潮,像是連鎖餐飲麥當勞,甚至被迫採取面試就給獎金的方式求才;歐盟各國也逐漸解封,企業缺工潮卻不至像美國嚴重,主要是已經留才。歐洲支持短工時政策的專家認為,縮短新人培訓的成本,也會讓疫情後的歐洲企業復原更快。

當然,現在疫情又出現許多變種病毒,是否需要延續這個政策?歐洲各國政府債務不會因此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也開始出現正反兩派聲音的討論。

像是英國在去年9月底決定縮減補助幅度,就引起當地許多人抗議,擔憂一些旅館餐飲業者會因為補助不夠,索性歇業。不過支持縮減的人則認為,這已是英國政府史上少有的大規模福利補助方案,財政負擔要考量進去。

疫情期間,義大利觀光勝地一度出現空城景象。@ItalyinNZ推特
疫情期間,義大利觀光勝地一度出現空城景象。@ItalyinNZ推特

疫情期間,義大利觀光勝地一度出現空城景象。@ItalyinNZ推特

波蘭》堅持繼續實體上班

這些歐洲大國主張用高度福利補助,以便施行嚴格封城,有賴於長期重稅政策與國力,不是每個國家都仿效。

歐洲製造大國波蘭,去年疫情就採取不同的做法:國內防疫封鎖措施,只有在高峰期要求餐飲旅館業者關閉,並強力規範民眾上街不戴口罩即開罰;學校也停課。然而,當地政府除了疫情最高峰的幾週外,不特別鼓勵企業讓員工在家上班。

這背後考量,主要是波蘭經濟大多靠實體製造業,要考量產線正常運作。另外,當地政府也有針對疫情下營收受影響行業勞工,推出薪資替代補助,不論有無正常上班都可領取。

可能也因為國內許多活動仍照常進行,去年波蘭的經濟下滑幅度為3.5%,相對於OECD國家平均下滑5.5%來說較低。截自今年2月,波蘭的失業率為3.1%,更是歐盟最低。

不過,這也引起學者質疑,波蘭政府的做法,是把經濟成長放在民眾健康前面。畢竟波蘭因為這次疫情帶來的超額死亡率,在歐盟各國中偏高。

如此看來,要救經濟還是救人命,對政府而言確實是艱難的選擇。

至於台灣如何兼顧財政負擔與紓困?值得多加思考。從歐洲經驗看來,能鼓勵企業留才,又能防疫的完整設計配套,比起直接發現金,會是相對好的做法。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