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案例居高不下,台股為何重返「萬七」大關?

5月31日,台灣久旱逢甘霖,各地水庫陸續有水源進帳,連台股久違的「萬七」大關,也悄悄重返了,當日大漲197.57點,以1萬7068點作收,至今(6月3日)連續四個交易日都收紅盤、站穩關卡。大家都想問:為何台股會跟嚴峻疫情脫勾,甚至後悔沒跟上這一波行情?

去年以來,台灣一直是防疫模範生,台股也表現凌厲,指數驚驚漲,2021年4月29日,還飆漲至歷史最高的1萬7709點,個股也頻頻創新高,股民無不歡欣鼓舞。

孰知,5月10日台灣開始出現二位數確診案例,12日一開盤,就迎來恐慌性賣壓,盤中一度崩跌1418點,收盤下跌608點,收在1萬7235點,此後,每天跟隨著新增確診案例,頻創新低。

尤其,到了5月15日(六),雙北確診案例激增至180例,緊急宣布三級警戒後的第一個交易日(5月17日),台股便重挫474點,盤中創下今年以來最低點(1萬5159點)。許多投資客無不哀嚎遍野,尤其是今年以來搶進大型權值股的年輕股民。

令人驚訝的是,這幾天,每天新增確診案例仍居高不下,但台股竟然在5月31日,悄悄重回「萬七」大關,6月3日盤中衝到1萬7311點,收在1萬7246點。

台股跟疫情脫勾,連續四天站穩「萬七」大關

為何,台股走勢會跟疫情脫勾,獨自走自己的路?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分析,有三大原因,支撐台股重回「萬七」關卡。

首先是,全球央行去年因應疫情而大灑幣,這段時間,多數研究報告都預期這波量化寬鬆政策(QE),可能要等到今年8月27日召開「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後,才能確定Fed(美國聯準會)到底會不會「縮表」退場?

「所以8月底之前,熱錢仍然很充沛,」蔡明彥說,另外,台商因應中美貿易戰、OECD(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推動全球反避稅的趨勢,原先放置在海外的資金陸續回流,加上疫後各國央行降利率,債市失去投資吸引力,帶來債轉股的資金潮。這些因素促使國內外資金成為支撐台股的動能。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進一步說,充沛的資金無處可去,台股本益比相對低,產業基本面好,相比定存利息、保單等投資管道,台股自然吸引資金進場。

第二是,歐美施打疫苗後,大城市陸續解封、經濟也逐漸復甦,尤其是美國總統拜登提出1.7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讓以外銷歐美、與基礎建設相關的上市櫃公司業績看好,推升類股的買氣。

美國總統拜登。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拜登。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美國總統拜登。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第三是,疫情雖對內需產業如餐飲、觀光、旅遊等類股造成衝擊,但外銷產業,如半導體等電子業供應鏈仍正常運作。黃文清表示,疫情對台股衝擊沒有想像中嚴重,在於台灣是出口貿易國家,約有七成上市櫃公司都以外銷為主,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基地,可以靈活調度生產,尤其是半導體產業自動化程度很高,市值占比台股四成,這些產業出口不受影響,自然會撐住台股基本盤。

尤其,近幾個月以來,原物料大漲,相關的傳產類股也表現不錯。電子、傳產兩大類股的表現,一起推升台股重返萬七大關。

民眾逐漸恢復正常生活,「美國內需」概念股後市看好

至於,疫情爆發前,有持股還來不及下車的投資人,該如何因應?蔡明彥建議,疫情仍存在變數,建議可少部分獲利了結。另外,想投資的人,可運用「短線操作」「長線短做」,跟隨類股輪動的趨勢,選擇好標的,設置停損點,來回操作。

到底哪些類股比較有機會上揚?

黃文清進一步分析,可以關注俗稱的「美國內需」概念股,當美國疫情趨緩,消費者逐漸回復正常生活、上班時,跟食衣住行相關的紡織、製鞋、成衣、自行車、汽車零組件、健身器材相關的外銷類股都可以留意。

另外,受惠於美國將執行「基礎建設計畫」,鋼鐵、塑化、造紙都有潛在成長機會。黃文清說,受益於疫情而大爆發的航運股,後市依舊看俏;雖然今年手機表現不盡理想,但電子業受惠於電動車、5G的發展,短期內不用太擔心。

雖然,台股重返萬七至今,已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但蔡明彥仍提醒投資者,疫情仍是隱憂與變數,例如京元電子竹南廠員工群聚感染是否可以控制住,還有缺水問題也並未完全解除,台股指數往上衝高的機率相對小,投資者要謹慎操作為妥。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