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別小覷中共歷史決議的格局

中共召開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從大陸媒體的報導看來,這項決議將包括兩個重點,一是肯定習近平10年來的政績,二是確立「共同富裕」為黨與國家未來的發展主軸。中共意在透過歷史決議建立共識、聚焦未來;西方媒體則解讀,是為明年即將召開的二十大預作準備,為習近平尋求第3任期提供合法性的論述。

第三份決議的重要性

就中共歷史而言,過去百年曾出現過兩份歷史決議,第一份是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是對王明等左傾路線錯誤的否定,對蘇共背景的共產國際勢力進行清算,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的統治地位,和毛的思想與路線在黨內的指導地位。該決議有效統一內部力量,對即將開啟的國共內戰做出戰略的調整準備,為後來的建政奠定基礎。

第二份歷史決議是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針對中共建國以後到1976年文革結束這段時期的歷次思想、政治運動和路線鬥爭的經驗總結,重點是對毛澤東與十年文革重新評價。在政治上徹底否定了文革,但對毛採「三七開」評價,三分錯誤,七分功勞,保留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但對毛的政治繼承人華國鋒進行鬥爭,確立了鄧小平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從此中共放棄階級鬥爭的政治綱領,全力推動改革開放。

從以上兩份文件可以得知,中共的歷史決議有三個作用:第一,在面臨重大轉折時刻做出戰略調整;第二,領導高層權力的重組或進一步鞏固;第三,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或做出歷史責任的區隔以延續統治正當性。從習近平的地位與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看,此時提出第三份歷史決議,有其重要性。

中共改革開放超過40年,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價格均大幅上漲,經濟成長勢頭已不如當年勇猛,甚至出現貧富不均、階級固化等不利現象,尤其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經緯萬端的外部環境,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鄧小平思想已不足以因應新環境和新挑戰,中共必須提出新思路、新方向,做為未來黨與國家發展的燈塔。

從習近平有關中共黨史的幾次講話可以理解,他對前兩個歷史決議都抱著肯定的態度,他在建黨百年的七一講話中也肯定百年中共歷史的成就。因此應可研判,新的決議不會否定前二份決議,尤其不會否定鄧小平路線,其時間跨度不至於太大,會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所獲得的基礎上擘畫未來的發展方向。

共同富裕的台灣經驗

習近平自2012年接任中共總書記兼中央軍委會主席後,黨內核心地位逐步確立;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2018年修憲改變兩屆任期制度,因而引起西方國家猜忌。如今習近平在內部定於一尊,外部挑戰卻與日俱增,二十大權力平穩過渡,對中共、對中國都非常重要。可預見這份新的歷史決議將是習近平最重要的一份說帖,將對其歷史定位有一番交代。

不過,若是將這份歷史決議視為鋪墊習近平連任的紅地毯,則過於小覷習近平與中共歷史決議的格局。這份文件將標誌新的歷史起點,在「東升西降」日漸明確的背景下,決定積極推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展中共第二個百年。共同富裕將是新時代政策的重點,實現共同富裕必然會觸及政治、經濟與社會整體面向的全面性改革。共同富裕是許多政治思想家與政治人物的理想,在人類歷史實踐成功的經驗不多,特別是對中國這樣一個超過10億人口體量的國家,更是一大挑戰。

台灣經過數十年來生聚教訓、勵精圖治,根據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指導原則,也曾達到「均富」的目標,創造出世人所欣羨的經濟奇蹟與政治成就,可惜近年來貧富差距問題日益嚴重。台灣雖小,但追求國家富強、民主、均富的理想與大陸並無二致,兩岸應相互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