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勞工呼聲微弱,蔡政府也不應馬耳東風

勞工團體提出儘速完成《最低工資法》、正視勞保破產問題等訴求。(中央社)
勞工團體提出儘速完成《最低工資法》、正視勞保破產問題等訴求。(中央社)

在疫情大爆發和台鐵不加班的聲浪當中,今年五一勞動節勞工團體發出的呼聲相對微弱。不過,檢視勞團在五一勞動節提出的訴求與建言,不是維護就業權益與安全,就是攸關現在或將來的生活條件,其中更不乏蔡政府和民進黨開出已久而遲未兌現的支票;質言之,蔡政府和民進黨都沒有藉口繼續漠視、敷衍這些訴求與建言。

由於疫情因素,勞團今年沒有按照往例在勞動節當天舉行大遊行,而改為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定點活動,參與活動人數也隨之縮水。但是,今年勞團依舊提出訴求與建言,其中包括就業權益與安全方面的呼籲政府儘速完成《勞動教育法》立法、檢視現行《就業服務法》不足之處、落實職災災後補償及照顧;攸關現在或未來生活條件方面的要求政府儘速完成《最低工資法》、正視勞保破產問題、加薪抗通膨。值得注意的是,勞保年金改革、《最低工資法》立法都是蔡英文競選二0一六年總統時提出的承諾,但六年已過還是沒給勞工一個交代。

以《最低工資法》而言,雖然現行已有基本工資規定,且近年基本工資已持續調高,但最低工資與基本工資仍有本質上的差異。其中最重要的差異之一在於,《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屬於位階較低的法規命令,而《最低工資法》不但拉高法律位階予以制度化,甚至可提升強制性。

例如,目前對於未落實基本工資的雇主,僅依勞基法處以兩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勞工向雇主請求補足不足薪資,亦得先透過調解,調解不成還得向法院聲請支付命令或進行民事訴訟。但是,勞團主張《基本工資法》可參考國外法律,對於未落實的雇主予以行政罰,甚至刑事罰,並且由法官直接下令讓勞工領取差額。究其實,勞團的這些建議,也僅屬於基本要求。

同時,現行基本工資規定存在灰色地帶,導致一九九七年至二00七年基本工資曾經文風不動十一年,勞團認為是「被行政部門任意糟蹋」、「任意選擇參考指標」、「審議委員會討論過程流於形式」,並寄望透過《最低工資法》讓調整制度化。勞團殷殷期盼,換來的卻是六年來《最低工資法》草案還出不了行政院大門,令人質疑蔡政府和民進黨開的支票是否只是說說而已?

再就勞保年金改革而言,當初蔡政府喊得震天價響,但六年將過,蔡政府卻還停留在持續蒐集各界意見、建立社會共識階段;前年發下豪語賭上烏紗帽的勞動部長許銘春,至今還是好官我自為之。雖然近幾年行政院編列預算美其名為「撥補」,但以今年行政院編列的三百億元預算來看,還不到今年預計虧損金額八百一十一億元的一半。眼見距離二0二八年勞保破產年已一年一年地逼近,蔡政府依舊老神在在、以拖待變,就算勞工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卻又能奈他何?

其實,近年來勞工過得並不算好。根據某求職網站四月份公布的調查,勞工「職場與生活幸福指數」僅剩六十一點六分,勉強及格;二0二0年中華民國勞工平均總工時達二千零二十一個小時,不僅高於南韓的一千九百零八個小時,甚至在勞動部統計報告中的四十個國家位居第四高。台灣勞工拚命工作,但某求職網站調查,卻還有兩成八舉債度日、九成六自認「無力購屋」。

如此看來,勞工到底是蔡英文所說「民進黨心裡最軟的一塊」?還是「窮忙」一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