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堡市市徽圖案引起的爭議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陽光明媚的7月,科堡市內(Coburg)的集市廣場魅力十足。除了市場旁修繕一新的古老民宅之外,廣場上的市政廳等大型建築風格獨特,再加上猶如舒緩音樂般的噴泉流水聲,一切都是那麼和諧宜人。

如果沒有因市徽引發的爭議,科堡的夏季就是這麼歲月靜好。而如今,這座位於上弗蘭肯的城市卻因其市徽上的圖案--所謂的“科堡摩爾人”而受到種族主義指控,卷入一場紛爭。

市徽的圖案是一個黑人的頭像。他有著非洲黑人通常擁有的特征:厚厚的嘴唇、卷曲的頭發和碩大的克裡奧爾人耳環。該圖像在城市的許多地方隨處可見。

市徽上的爭議圖案

朱利安·羅伊特(Juliane Reuther)和阿麗莎·阿爾希(Alisha Archie)指控市徽是基於殖民時代刻板印象的歧視性圖案。兩人現都居住柏林,但來自上弗蘭肯地區。6月份他們在互聯網上發起了要求更改市徽的請願活動。阿爾希說,市徽無視黑人也有不同特點這一事實,將他們描繪的“有些怪異和野蠻” ,“這是當今鮮少見到的種族主義描繪” 。許多科堡市民對這種指責搖頭表示不認可或不可理解。一位婦女憤憤地說,這兩位柏林女士是閒的沒事了。另一位居民說,“黑人”屬於科堡,理所應當保留。

還有人說,關於科堡“摩爾人”的討論“毫無意義”。因為確實不能說科堡市徽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相反,黑人作為城市守護神,難道不是表達了一種敬意嗎?

崇敬還是歧視?

文化學家赫伯特斯·哈貝爾(Hubertus Habel)也稱這是一種崇敬。他的博士論文就是以科堡的城市象征、歷史文化和“摩爾人”的歷史作為課題。他說,市徽象征著擁有深色皮膚、信仰基督教的古羅馬軍團軍人聖毛裡求斯,他因其信仰被處決。哈貝爾補充說,“市徽圖案很好,沒有問題。它表達了對這位聖人的贊賞和尊重”。

阿裡沙·阿爾希則反駁說,如果為此使用的是一個種族主義圖案,就不能說這是一個崇敬。確實,隨著時間的推移聖毛裡求斯的形象多次發生變化。估計最初圖案中的並非黑人,而是毛裡求斯所來自的上埃及人的形象。到了中世紀聖毛裡求斯才在歐洲被描述成黑人。黑人聖毛裡求斯於16世紀末出現在科堡的市徽中。今天的版本來自1950年代。

許多城市的種族主義辯論

歷史與偏見、傳統意識與種族主義討論,這是在關於“摩爾人”的辯論中需要澄清的問題。不僅科堡市在積極探討著這個話題。在全球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的背景下,現在許多城市都對這些種族主義命名提出批評,例如柏林和科隆都有的"摩爾人街",奧格斯堡的“黑人三王”(即聖經故事中的東方三博士)酒店。馬格德堡的“摩爾人藥房”等等。

並非所有這些名稱都是出於對聖毛裡求斯的敬仰。 但是,所有人都關心著一個相同的問題,這就是城市發展史與傳統種族主義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此外, 科學家對“摩爾人”一詞的確切來源以及它的涵義--例如是否帶有蔑視的意思--存在分歧,導致相關辯論更加激烈。

來自白人的稱謂

哈貝爾說這是中世紀很常見的一個稱呼。在科堡,這個稱呼的使用“沒有其它意思,即便有也意味著尊敬”。而拜羅伊特大學的文學和文化學家蘇珊·阿恩特(Susan Arndt)則持不同看法。她認為“這個詞從一開始就帶有貶義”。 這個稱呼從來就不是中性的。

圍繞“摩爾人”一詞的辯論也令從事種族主義問題研究的阿恩特聯想到數年前“Neger”(黑人)一詞引發的一場辯論。這個稱呼同樣被認為帶有種族主義歧視色彩。他說:“我在這裡看到相似之處,幾乎是上一次的翻版”。當年也有人說,這個詞不是貶義的。哈貝爾遺憾地表示:“因此也就沒有引發對種族主義問題的討論。”

相關討論太少

最近以來,科堡市政廳確實不願再談論這個話題。市政府領導人也不再願意接受關於“摩爾人”問題的采訪。市政廳發言人在回答德國之聲記者的詢問時表示,該說的都已經說過了。

同時,市民已經在互聯網上發起了一場“科堡黑人應留下來,挽救科堡市徽”的反請願運動。目前:“保留科堡黑人”這一呼籲的支持者在數量上多於要求修改市徽的請願者。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Christina Küf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