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五味屋 村落教育融入生活

記者古可絜/花蓮報導

「五味屋」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是一間「買賣不是本質」的二手雜貨店,讓偏鄉孩子有了新的學習方式。

13年來,五味屋的運營沒有一板一眼的規劃,在這裡能看到來自各地的志工及店務夥伴,帶著孩子工作、生活,商店的所有需求都靠孩子們包辦。草創初期沒有貨架就用紙箱堆砌,商品的整理、標價、陳列,也是由孩子們完成,所有的買賣都是一種多元學習。

「做點什麼」,五味屋的推手顧瑜君老師,總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希望弱勢孩子不是被救濟而是被需要,在五味屋工作能賺取點數,可以換取店內的商品,也能得到參加外部活動的機會,所有成就都是「靠自己努力獲得」。

接觸、溝通 拉近彼此距離

顧瑜君看過太多孩子誤入歧途,但她做的只是「陪伴」,不強制、不要求孩子應該做什麼,只是陪伴左右,適時拉他們一把。長時間的經營得到了信任,不只是孩子,還有他們的家人,透過禮遇的對待及一次次的接觸、溝通,拉近彼此距離,進而改善了社區、學校和孩子之間的問題。

顧瑜君表示,自己有社工及教育背景,起初抱著「開店也準備倒店」的心態放手一搏,經過幾年的努力,社區變好了。有愈來愈多的孩子來到五味屋,也有善心人士提供場所給孩子們,新增了書店、電影院等,讓五味屋的據點變多了。

「照顧一個孩子用一個村莊的力量」,偏鄉教育的核心是在地照顧,把教育、社福、社工整合在一起,讓有困難的弱勢家庭不是只能領取社會補助,或是將孩子安置在社福機構,而是靠社區原有的力量串聯,村莊、家庭、學校相互協助,每個人只要多一點關心,就能改善一個家庭,進而改變整個村落。

學習面對困難 生命更加精采

五味屋的孩子漸多,空間開始不足,增建空間卻被檢舉違章、配合公司提案宣傳製作卻被駁回等,但遇到了就嘗試解決,變成一種學習,顧瑜君也發現結果的精采往往由困難帶來,原本的不順也都迎刃而解。

顧瑜君強調,沒有孩子就沒有五味屋,而五味屋也需要長期支持的家長,如此經營才能看到村落的改變。創造共享、共好的社會體制,顧瑜君認為,鄉村可以產生新的生活、價值觀,目前積極計畫與地方大學合作,並結合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鼓勵孩子留在花蓮,把村莊變成大家的家與學習的地方,賦予每個人功能,創造新形態經濟。

五味屋夥伴大合影。(記者古可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