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如何面對二二八?

二二八將屆,民進黨當然不會放過一年一度的政治提款機會,一時之間,台北市長蔣萬安被綠營推上風口浪尖,彷彿成為替罪之人,而北市府文化局長蔡詩萍,也擺出一派歷史老師口吻,但試問,和幾位家屬進行短短午後交流,真能傾聽還原出二二八的歷史事實嗎?

光復後的台灣,經濟百廢待舉,輿論百花爭鳴,戰火轟炸留下的瓦礫堆,是當時的台北街景,台灣要從日本的殖民地之一,改換法制與思維,成為中華民國治下的一省,並要同時走出戰時的掠奪和破壞,是一項無比艱鉅的過程。

就此,國民政府賦予行政長官陳儀近乎全權,統一指揮中央與地方在台機構,目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接收與轉型。長官公署在治台一年後,陸續出版一年來的施政要刊,清楚記錄下戰時的破壞與戰後恢復不易的詳情,在多數台灣同胞不識國語,中日通行制度迥異的情況下,陳儀積極訓練台灣本地人才,使其能夠勝任各種行政職務,與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人毫無機會躋身政府中高階職位,正是天壤之別。

但滑稽的是,民進黨政府熱衷修繕保護日據時期巍峨的官廳,卻不願承認當年台灣人根本進不了日人大門,甚至當不成工友的窘況。

台灣光復,民心思治,但全世界都在戰後的復甦期,殘酷現實與美好想像落差很大,台灣也難以例外。日據時期,台灣農業肥料主要依賴日本進口,戰後供應鏈中斷,肥料不足直接影響糧食產量,這筆帳當然又被算到了陳儀頭上,類似案例並不少見,正因為陳儀主政開放了媒體與政治,台灣不滿的民意才立刻反映出來,甚至成為今日綠營指責其施政不力的證據,試問,若是日據時期高壓統治,台灣同胞還有機會一吐為快嗎?

二二八事件雖與當時的國共鬥爭不無關係,但那些動手打人的,更多是受了日本教育,對戰後局勢感到若有所失的台灣青年,事件爆發後,超過一半的縣市政府被武力癱瘓,縣市長、公務員遭到痛打、包圍的案例俯拾皆是,財政廳長嚴家淦被圍困,出身新竹的國軍將領黃國書被拿著武士刀的青年威脅,新竹縣長朱文伯被直接拖下車痛毆,孫運璿、陸潤康、汪彝定這些後來的財經要員,當時朝不保夕,只有躲藏;在基隆碼頭上,幾百名外省籍公務員與眷屬,跪在將開往上海的中興輪船長陳錫球面前,只希望救救他們;甚至是跟台灣政治毫無關係,只是來進行文化交流的著名劇作家歐陽予倩,也差點遭難。

試問,今日我們若對市府施政不滿,可否直入官署,痛打施暴?試問,蔡詩萍何不也組織這些當日落難,卻以生命貢獻於台灣的人士之後,再給蔣市長補上一堂歷史課?

國民政府與蔣中正如何看待二二八?當時台灣位處整個中華民國的海疆邊陲,蔣中正不久前才去巡視,民眾載道歡迎,留下良好印象,中央政府本盼授以陳儀大權,讓他獨力挑起重擔,等到台灣與大陸間的通航與電訊中斷,眾人才感到事態嚴重,陳儀未及早告知事件全貌,事前消弭無形,這點實難卸責。

蔣萬安過往曾隨俗地說,到了二二八時,要面對過去,放眼未來,還要為所謂的「轉型正義」盡心力,殊不知綠營「轉型正義」所劃定的時間,無疑意味盟國接受日本投降,台灣復歸中國版圖後,就陷入了黑暗中,完全有悖於歷史事實,愧對抗戰英烈,這才找來了蔡詩萍這樣一位「老師」,二二八的歷史真相依舊無法展現世人眼前,令人深感遺憾。(作者為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