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好臭氧層破洞、救瀕危生物 全球免於第6次「大滅絕」

在全球通力合作下,臭氧層破洞已補好,空氣汙染有改善,不少瀕危生物也受到拯救 ,根據美聯社在地球日前夕的報導, 全球合作可解決環境破壞問題,也可能免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密西根州立大學環境永續研究員科申鮑姆(Sheril Kirshenbaum)說:「我們有能力把亂糟糟的一團清理好,就看要不要清理,重點放在哪裡。」

前白宮首席氣候顧問布朗納(Carol Browner)指出,科學界1970年代發現冷氣機、電冰箱、氣溶膠噴霧器等使用的某種化學成分是臭氧層日益稀薄的主因後,平常忙著競爭的各國政府和民間社團突然體會到,紫外線直接射到地面和人體,對誰都是一大威脅,不但皮膚癌、白內障等增多,生態系統也遭殃。

史丹福大學環境科學家傑克遜(Rob Jackson)說,那是人類第一次造成足以殺死地球的問題,「還好我們回過神來,把問題解決了。」

1987年全球各國簽署蒙特婁公約,禁用各種會讓臭氧層更稀薄的化學物質,到今天,每一國都接受這條公約,腐蝕臭氧層的化學物質已99%禁用,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的說法,「每年200萬人因此免於罹患皮膚癌。」預估2030年代,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漏洞,將完全癒合。

破壞臭氧層的化學成分,業界研究出替代品,導致氣候變遷的石化燃料,卻沒那麼容易替代,對石油天然氣公司而言,禁用其產品,就會要了它們的命,因此地球暖化問題,無法與臭氧層問題相比。

美國的空氣、河流汙染問題,因1970年制定清潔空氣法,1972年水源保護法,加上1990年環保署強化法規,而大有改善。雪城大學環境科學教授塔妥爾(Sam Tuttle)說,環保法規實施以來,癌症、氣喘等病例減少,「挽救了好幾百萬條人命,也節省了好幾兆元保健支出」,還讓「大家更健康,漁業更興旺,環境更美好。」

太陽能和風力產生的能源不會造成溫室效應,近年來價格頗見下降,令科學價驚喜,人類有望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斷奶」,不再依賴這些會讓地球溫度日益上升的燃料。

禿鷹、美洲鱷魚、游隼、加拿大雁、大翅鯨,則是野生動物保護、復育成功的範例,顯見「事在人為。」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2亞變種快速傳播 估紐約再掀疫情高峰
丈夫兒子下周攜骨灰回國 馬桂英魂歸故里
Netflix用戶大降 股票暴跌35%…擬禁分享密碼 推廣告版